医院动态

医师风采④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代允义:用精准医术筑牢防线以温暖初心架起医患桥梁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李凤虎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次数: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依旧坚守在临床一线。他们以精湛的专业素养和厚重的仁心大爱,践行着厚德载医的使命,在守护豫东百姓健康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作为商丘医疗卫生事业的排头兵,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走在医疗技术革新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前沿。从急诊室里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抢救,到手术室中无影灯下的精准操作;从病房内医患间的温暖交流,到科研室里攻克难题的日夜钻研,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镌刻着医务工作者的担当与坚守。

值此医师节,河南日报商丘分社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这群城市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将深入临床一线,捕捉医患间双向奔赴的暖心故事、手术台旁的专注执着、诊室里的耐心问诊、病房中的温情瞬间等,充分展现医疗团队在疑难病症面前攻坚克难的精湛技艺,全方位呈现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晨光初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楼,在神经内科诊室内已响起轻柔的问询声。科室带头人代允义握着一位老年患者的手,指尖轻轻搭在对方微微颤抖的腕部,目光专注地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神情变化:“大爷,您说最近手抖的厉害?来,试着抬抬胳膊,我看看……”



这样的画面,在他从医十七年的生涯里,早已成为寻常。作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认知与运动障碍科的“掌舵人”,这位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的名字,早已与豫东地区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突破紧密相连——他牵头建起商丘市首个认知障碍专科门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筑起早筛早诊的防线;他主导的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让前沿诊疗技术惠及更多百姓。

而比技术突破更深入人心的,是他始终不变的医者温度。从清晨七点半雷打不动的病房巡查,到深夜为疑难病例查阅文献的灯光;从为贫困患者精打细算的治疗方案,到走进社区用“大白话”讲解预防知识……代允义以手术刀般的精准与春风般的温润,在认知与运动障碍这片领域里,守护着无数生命的尊严与质量,成为患者口中“能把心交给他”的医者。

以匠心致初心 在医学高峰上勇攀不止

“医学是一门不断进步的学科,只有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这是代允义常挂在嘴边的话。从踏入医学殿堂的那天起,他便将“精进医术”作为毕生追求,在认知与运动障碍科这片复杂而精密的领域里,踏出了一条坚实的探索之路。

2009年,代允义从温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毕业,带着对医学的敬畏与对患者的责任,入职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为了在职业道路上追求更深的造诣和更广的发展空间,代允义主动申请前往国内神经内科领域的顶尖学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修。2016年,他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学习。那段时间,他像海绵吸水般汲取着前沿知识:跟着导师参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在手术室里观摩神经介入手术的操作细节,在病例讨论中学习对罕见病的鉴别诊断……白天,他泡在病房和手术室;晚上,他在宿舍整理笔记、查阅文献,常常忙到深夜。



进修归来后,代允义将所学付诸实践,率先在商丘市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他还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痴呆与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神经变性病的规范化诊疗上。恰逢医院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发展亚专科建设,2022年7月在神经内二科的基础上成立了认知与运动障碍科。他带领团队建立了认知障碍专科门诊,引进了先进的神经心理评估系统,为患者提供从筛查、诊断到干预的全流程服务。65岁的张大爷因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被家人带到医院就诊,代允义通过详细问诊和系统评估,确诊其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他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不仅给予药物干预,还指导家属进行认知训练和行为管理。经过半年的综合干预,张大爷的病情进展得到有效延缓,还能参与简单的家庭活动。“代主任不仅治病,还教我们怎么照顾老人,让我们心里有了底。”张大爷的老伴说。

2025年6月,代允义带领的认知与运动障碍科团队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为72岁的刘女士开出了商丘市首张阿尔茨海默病靶向治疗新药仑卡奈单抗处方。刘女士两年前出现记忆力衰退,做饭后忘记关火、外出找不到回家的路,在省级医院确诊后专程来到该院寻求治疗。经过认知评估、影像学检查等系列专业检查,代允义团队综合研判认为其符合用药标准,最终为她实施了首次静脉输注,过程平稳且无不良反应。这一突破标志着商丘市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正式迈入精准靶向药物治疗时代,让本地患者无需远赴外地即可获得前沿治疗。

在提升临床能力的同时,代允义从未放松对科研的追求。他深知,临床实践需要科研支撑,而科研成果最终要服务于临床。近年来,他带领的团队主持完成6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作为分中心参与11项国家级课题,发表SCI论文5篇,国内期刊20余篇,其中多项研究成果为神经内科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医学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探索的起点。”如今,已成为科室带头人的代允义,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忱。他经常组织科室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邀请省内外专家来院讲座,带领团队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让科室的诊疗水平始终与国内前沿接轨。

仁心护患 在医患之间架起温暖桥梁

“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在代允义看来,医术是治病的基础,而医德是行医的根本。他始终将“患者至上”的理念融入每一个诊疗细节,用真诚与温暖化解患者的痛苦与焦虑,也因此荣获商丘市卫生健康系统医德医风标兵称号。

每天清晨7点半,距离正式上班还有半小时,代允义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病房里。他习惯提前到岗,先查阅前一天的病历和检查报告,了解患者的夜间病情变化,为一天的工作做足准备。8点准时召开的晨会,是科室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医护人员逐一汇报患者的病情,代允义则针对重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诊疗建议,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精准治疗。

在与患者沟通时,代允义总有足够的耐心。他深知,该科室患者往往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认知问题,情绪容易焦虑、抑郁,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安慰。面对患者的疑问,他从不敷衍,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遇到情绪激动的家属,他会先倾听诉求,再慢慢疏导。

对于家庭困难的患者,代允义更是格外关照。他总会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药物,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不能让钱成为患者康复的拦路虎。”代允义说。

在代允义的影响下,科室内形成了“耐心沟通、细心诊疗、热心帮助”的良好氛围。科室里的年轻医生王燕常说:“跟着代主任学习,不仅学医术,更学怎么做人、怎么待患者。”他常告诫科室人员:“我们多一份细心,患者就少一份痛苦;我们多一句解释,家属就多一份安心。”正是这份对患者的真诚与负责,让认知与运动障碍科的医患关系格外和谐,多年来患者满意度始终位居医院前列。

以责任促发展 在学科建设中勇挑重担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团队,才能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是认知与运动障碍科主任代允义常挂在嘴边的话。自2022年接过科室发展的重担以来,他以强烈的责任感深耕学科建设,用“人才兴科、技术强科”的发展思路,带领处于初期阶段的科室稳步前行,在医疗服务的赛道上书写着担当与作为。

2022年,代允义接手认知与运动障碍科时,科室正面临人才储备不足、技术体系待完善等挑战。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没有退缩,而是迅速厘清发展脉络,将“责任”二字刻在心头,提出“人才兴科、技术强科”的核心思路,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服务优化三个维度擘画科室发展蓝图。在他看来,学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需要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筑牢根基。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是代允义始终坚持的理念。为了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他推行“传帮带”机制,为每位年轻医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指定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每周的教学查房、每月的病例讨论、定期的技能培训……这些常态化的学习机制,让科室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不仅如此,他积极为年轻医生搭建成长平台,先后选派多名骨干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医院进修深造。“只有走出去才能引进来,年轻人成长了,科室才有未来。”代允义的这句话,让科室团队逐渐从“单兵作战”成长为“协同攻坚”的专业力量,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医疗服务不能只停留在院内,要延伸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代允义始终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带领团队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用责任拓宽服务边界。针对科室老年患者多、行动不便的特点,他牵头开通“线上问诊”平台,让出院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后续咨询和随访服务,解决了“复诊难”的问题。

同时,科室建立了“痴呆与认知障碍随访群”“帕友之家”等微信群,医护人员定期分享疾病防治知识、解答患者疑问,让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更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疗服务的温度。

从学科初创到稳步发展,代允义用责任与担当推动着认知与运动障碍科不断前行。在他的带领下,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团队正以更优质的服务守护着患者的健康,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书写着新的篇章。

科普惠民 让健康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很多疾病如脑卒中、痴呆等虽可防可控,但由于公众缺乏相关知识,往往错失最佳预防和治疗时机。代允义深知健康科普的重要性,多年来始终坚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健康理念。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以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此前,该病治疗多以对症干预为主,缺乏针对病因的精准手段。而新一代靶向药物仑卡奈单抗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它通过清除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能有效减缓轻度患者向中重度阶段的进展。

代允义在科普中反复强调:“仑卡奈单抗的疗效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患者获益越显著。”这也是他坚持科普的初衷——让公众了解疾病早期症状,及时到专科门诊筛查诊断。

为让科普更接地气,代允义结合临床案例,借助新媒体平台录制科普视频,内容涵盖“寻找丢失的记忆”、“正确认知手抖,让您不再害‘帕’”、“主观认知下降”、“如何早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等,并在医院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发布。



除线上科普外,代允义还常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每年“世界卒中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期间,他都会组织团队开展大型义诊,向群众普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与预防知识,耐心为咨询就诊的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现场还发放宣传手册,提供认知测评及血压、血糖测量等服务。

“科普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而是要让群众真正受益。”代允义说。经过多年科普工作,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了相关防治知识,开始主动进行健康管理。

从医十余载,代允义始终坚守临床一线,用精湛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用温暖爱心抚慰患者心灵,用担当精神推动学科发展。“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责任与奉献。”他表示,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与使命,在医学道路上坚定前行,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全部力量。

外部链接:医师风采④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代允义:用精准医术筑牢防线以温暖初心架起医患桥梁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476268075738464256548409

医师风采④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代允义:用精准医术筑牢防线以温暖初心架起医患桥梁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李凤虎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次数: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依旧坚守在临床一线。他们以精湛的专业素养和厚重的仁心大爱,践行着厚德载医的使命,在守护豫东百姓健康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作为商丘医疗卫生事业的排头兵,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走在医疗技术革新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前沿。从急诊室里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抢救,到手术室中无影灯下的精准操作;从病房内医患间的温暖交流,到科研室里攻克难题的日夜钻研,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镌刻着医务工作者的担当与坚守。

值此医师节,河南日报商丘分社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这群城市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将深入临床一线,捕捉医患间双向奔赴的暖心故事、手术台旁的专注执着、诊室里的耐心问诊、病房中的温情瞬间等,充分展现医疗团队在疑难病症面前攻坚克难的精湛技艺,全方位呈现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晨光初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楼,在神经内科诊室内已响起轻柔的问询声。科室带头人代允义握着一位老年患者的手,指尖轻轻搭在对方微微颤抖的腕部,目光专注地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神情变化:“大爷,您说最近手抖的厉害?来,试着抬抬胳膊,我看看……”



这样的画面,在他从医十七年的生涯里,早已成为寻常。作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认知与运动障碍科的“掌舵人”,这位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的名字,早已与豫东地区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突破紧密相连——他牵头建起商丘市首个认知障碍专科门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筑起早筛早诊的防线;他主导的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让前沿诊疗技术惠及更多百姓。

而比技术突破更深入人心的,是他始终不变的医者温度。从清晨七点半雷打不动的病房巡查,到深夜为疑难病例查阅文献的灯光;从为贫困患者精打细算的治疗方案,到走进社区用“大白话”讲解预防知识……代允义以手术刀般的精准与春风般的温润,在认知与运动障碍这片领域里,守护着无数生命的尊严与质量,成为患者口中“能把心交给他”的医者。

以匠心致初心 在医学高峰上勇攀不止

“医学是一门不断进步的学科,只有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这是代允义常挂在嘴边的话。从踏入医学殿堂的那天起,他便将“精进医术”作为毕生追求,在认知与运动障碍科这片复杂而精密的领域里,踏出了一条坚实的探索之路。

2009年,代允义从温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毕业,带着对医学的敬畏与对患者的责任,入职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为了在职业道路上追求更深的造诣和更广的发展空间,代允义主动申请前往国内神经内科领域的顶尖学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修。2016年,他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学习。那段时间,他像海绵吸水般汲取着前沿知识:跟着导师参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在手术室里观摩神经介入手术的操作细节,在病例讨论中学习对罕见病的鉴别诊断……白天,他泡在病房和手术室;晚上,他在宿舍整理笔记、查阅文献,常常忙到深夜。



进修归来后,代允义将所学付诸实践,率先在商丘市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他还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痴呆与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神经变性病的规范化诊疗上。恰逢医院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发展亚专科建设,2022年7月在神经内二科的基础上成立了认知与运动障碍科。他带领团队建立了认知障碍专科门诊,引进了先进的神经心理评估系统,为患者提供从筛查、诊断到干预的全流程服务。65岁的张大爷因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被家人带到医院就诊,代允义通过详细问诊和系统评估,确诊其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他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不仅给予药物干预,还指导家属进行认知训练和行为管理。经过半年的综合干预,张大爷的病情进展得到有效延缓,还能参与简单的家庭活动。“代主任不仅治病,还教我们怎么照顾老人,让我们心里有了底。”张大爷的老伴说。

2025年6月,代允义带领的认知与运动障碍科团队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为72岁的刘女士开出了商丘市首张阿尔茨海默病靶向治疗新药仑卡奈单抗处方。刘女士两年前出现记忆力衰退,做饭后忘记关火、外出找不到回家的路,在省级医院确诊后专程来到该院寻求治疗。经过认知评估、影像学检查等系列专业检查,代允义团队综合研判认为其符合用药标准,最终为她实施了首次静脉输注,过程平稳且无不良反应。这一突破标志着商丘市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正式迈入精准靶向药物治疗时代,让本地患者无需远赴外地即可获得前沿治疗。

在提升临床能力的同时,代允义从未放松对科研的追求。他深知,临床实践需要科研支撑,而科研成果最终要服务于临床。近年来,他带领的团队主持完成6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作为分中心参与11项国家级课题,发表SCI论文5篇,国内期刊20余篇,其中多项研究成果为神经内科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医学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探索的起点。”如今,已成为科室带头人的代允义,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忱。他经常组织科室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邀请省内外专家来院讲座,带领团队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让科室的诊疗水平始终与国内前沿接轨。

仁心护患 在医患之间架起温暖桥梁

“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在代允义看来,医术是治病的基础,而医德是行医的根本。他始终将“患者至上”的理念融入每一个诊疗细节,用真诚与温暖化解患者的痛苦与焦虑,也因此荣获商丘市卫生健康系统医德医风标兵称号。

每天清晨7点半,距离正式上班还有半小时,代允义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病房里。他习惯提前到岗,先查阅前一天的病历和检查报告,了解患者的夜间病情变化,为一天的工作做足准备。8点准时召开的晨会,是科室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医护人员逐一汇报患者的病情,代允义则针对重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诊疗建议,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精准治疗。

在与患者沟通时,代允义总有足够的耐心。他深知,该科室患者往往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认知问题,情绪容易焦虑、抑郁,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安慰。面对患者的疑问,他从不敷衍,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遇到情绪激动的家属,他会先倾听诉求,再慢慢疏导。

对于家庭困难的患者,代允义更是格外关照。他总会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药物,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不能让钱成为患者康复的拦路虎。”代允义说。

在代允义的影响下,科室内形成了“耐心沟通、细心诊疗、热心帮助”的良好氛围。科室里的年轻医生王燕常说:“跟着代主任学习,不仅学医术,更学怎么做人、怎么待患者。”他常告诫科室人员:“我们多一份细心,患者就少一份痛苦;我们多一句解释,家属就多一份安心。”正是这份对患者的真诚与负责,让认知与运动障碍科的医患关系格外和谐,多年来患者满意度始终位居医院前列。

以责任促发展 在学科建设中勇挑重担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团队,才能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是认知与运动障碍科主任代允义常挂在嘴边的话。自2022年接过科室发展的重担以来,他以强烈的责任感深耕学科建设,用“人才兴科、技术强科”的发展思路,带领处于初期阶段的科室稳步前行,在医疗服务的赛道上书写着担当与作为。

2022年,代允义接手认知与运动障碍科时,科室正面临人才储备不足、技术体系待完善等挑战。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没有退缩,而是迅速厘清发展脉络,将“责任”二字刻在心头,提出“人才兴科、技术强科”的核心思路,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服务优化三个维度擘画科室发展蓝图。在他看来,学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需要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筑牢根基。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是代允义始终坚持的理念。为了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他推行“传帮带”机制,为每位年轻医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指定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每周的教学查房、每月的病例讨论、定期的技能培训……这些常态化的学习机制,让科室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不仅如此,他积极为年轻医生搭建成长平台,先后选派多名骨干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医院进修深造。“只有走出去才能引进来,年轻人成长了,科室才有未来。”代允义的这句话,让科室团队逐渐从“单兵作战”成长为“协同攻坚”的专业力量,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医疗服务不能只停留在院内,要延伸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代允义始终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带领团队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用责任拓宽服务边界。针对科室老年患者多、行动不便的特点,他牵头开通“线上问诊”平台,让出院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后续咨询和随访服务,解决了“复诊难”的问题。

同时,科室建立了“痴呆与认知障碍随访群”“帕友之家”等微信群,医护人员定期分享疾病防治知识、解答患者疑问,让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更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疗服务的温度。

从学科初创到稳步发展,代允义用责任与担当推动着认知与运动障碍科不断前行。在他的带领下,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团队正以更优质的服务守护着患者的健康,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书写着新的篇章。

科普惠民 让健康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很多疾病如脑卒中、痴呆等虽可防可控,但由于公众缺乏相关知识,往往错失最佳预防和治疗时机。代允义深知健康科普的重要性,多年来始终坚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健康理念。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以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此前,该病治疗多以对症干预为主,缺乏针对病因的精准手段。而新一代靶向药物仑卡奈单抗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它通过清除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能有效减缓轻度患者向中重度阶段的进展。

代允义在科普中反复强调:“仑卡奈单抗的疗效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患者获益越显著。”这也是他坚持科普的初衷——让公众了解疾病早期症状,及时到专科门诊筛查诊断。

为让科普更接地气,代允义结合临床案例,借助新媒体平台录制科普视频,内容涵盖“寻找丢失的记忆”、“正确认知手抖,让您不再害‘帕’”、“主观认知下降”、“如何早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等,并在医院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发布。



除线上科普外,代允义还常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每年“世界卒中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期间,他都会组织团队开展大型义诊,向群众普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与预防知识,耐心为咨询就诊的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现场还发放宣传手册,提供认知测评及血压、血糖测量等服务。

“科普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而是要让群众真正受益。”代允义说。经过多年科普工作,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了相关防治知识,开始主动进行健康管理。

从医十余载,代允义始终坚守临床一线,用精湛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用温暖爱心抚慰患者心灵,用担当精神推动学科发展。“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责任与奉献。”他表示,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与使命,在医学道路上坚定前行,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全部力量。

外部链接:医师风采④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代允义:用精准医术筑牢防线以温暖初心架起医患桥梁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47626807573846425654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