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医师风采②|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CCU:生命守护线上的温暖与担当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7 阅读次数:

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即:CCU)像是一个与死神近身搏斗的战场,又似充满人间温情的港湾。这里,每一秒都可能上演生死竞速,但这里也涌动着最温暖的人间烟火,团队协作的默契、对新人的倾囊相授、与患者家属的真诚相待,让冰冷的仪器间充满生命的温度。科室带头人李胜利和他带领的团队,用精湛医术、无私奉献和一颗炽热的心,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分秒必争的“协作战场”筑牢生命防线

8月10日,记者走进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推开厚重的防菌门,消毒水的气息与监护仪的“滴滴”声瞬间包裹而来。病房内光线柔和却气氛紧张,每张病床周围都环绕着密密麻麻的管线,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等设备时刻运转,屏幕上跳动的曲线与数字,是患者生命体征最直观的“晴雨表”。

WechatIMG22_副本.jpg

“在我们CCU,从来没有孤军奋战,任何环节衔接失误都可能危及生命。”该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李胜利说,在这里“快”是刻进骨子里的本能反应,“准”才是团队协作的核心要义。

李胜利至今清晰记得几年前的一位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经过:患者入院后,团队迅速实施静脉穿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当呼吸机难以维系生命时,紧急启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ECMO运行中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病情稍稳,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患者出现无尿症状……整个救治过程中,出血、感染、栓堵等风险如影随形,对团队的协作精度和综合救治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WechatIMG2162.jpg

这样的高强度协作贯穿始终:上ECMO时,团队需精准把握上机与脱机的最佳时机;使用呼吸机期间,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严防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每个患者都由专属医护小组负责,他们时时对生命体征、凝血功能、液体流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照看重症患者就像在钢丝上行走,时刻不能松懈。”李胜利说,团队成员常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疲惫是常态,但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那份成就感便足以抵消所有辛劳。

人文关怀:温暖患者的阳光

在CCU里,精密仪器的运转声勾勒出与死神赛跑的紧张节奏,而这里的大部分患者都是清醒的,床头监护仪“滴答滴答”的声响,像不断敲打的鼓点,时刻撩拨着他们敏感的神经,将对病情的担忧、对未知的恐惧无限放大,焦虑感如影随形。与此同时,门外的家属同样备受煎熬,见不到亲人的日子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牵挂与不安。

WechatIMG2161.jpg

因此,这里的救治从不止于“治病”。在调试仪器、研判数据的间隙,一句轻声地安慰、一次耐心地解释、一个温柔的动作,都是医护人员为患者驱散阴霾的努力。他们深知,冰冷的监护仪旁,更需要一颗懂得体恤的心;在与疾病博弈的战场上,治愈心灵的力量,有时与精湛医术同样重要。

“很多患者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我们,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态。”ccu护士长董智华说,每次操作前,她们会俯身在患者耳边轻声解释:“大爷,我们要给您换药了,别紧张,没事的哈。”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们会定时帮他们按摩、擦身、聊家常,尽可能地让冰冷的病房多一丝“家”的气息。

为了缓解家属的焦虑,科室特意安排了每天下午3时至4时的探视时间。短短一小时里,隔着探视窗的相见、几句简单的叮嘱,成了连接患者与家属的情感纽带,也让双方都能稍稍安心。

记者注意到,科室为每一位使用ECMO的危重症患者都专门建立了诊疗微信群。群内不仅精确记录着机器运行的各项核心参数——转速、流量、ECMO氧浓度、空气流量,以及呼吸机氧浓度、PEEP、ACT等,更细致到患者的饮食偏好、情绪波动等日常细节。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恰恰是团队精准研判病情、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WechatIMG2160.jpg

当患者成功脱离危险,那种喜悦和幸福感便会在病房里弥漫开来。有时候,患者家属会带着自家种的红薯叶、花生、毛豆等农产品来到科室,表达他们最质朴的感激之情。接过这些充满心意的礼物,医护人员们心中满是温暖和感动,所有的疲惫和付出都化作了无形的幸福感。

“当一个科室不需要你的时候就成功了”

在医疗领域,人才的培养与传承至关重要。该院的CCU在李胜利的带领下,始终将培养新人作为科室发展的核心任务,他秉持着“当一个科室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成功了”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人才培养之路。

WechatIMG21.jpg

“作为一个科室带头人,如果不培养新人就是对科室和医院的不负责任。”李胜利说,只有团队整体实力提升,科室才能持续进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此,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深耕多年的技术与手术经验传授给团队,要求每个人都必须熟练掌握。遇到技术不扎实的同事,他会有针对的单独指导,从操作规范到临床思路,一点点抠细节、讲要点,直到对方完全吃透。如今,在他的努力下,科室里人人技术过硬,“如今我会的,大家都会了”,李胜利说,即便退休了,交到年轻人手里,整个科室同样可以运转很好。

除了内部的传帮带,医院和科室在培养新人方面还有着长远的规划和积极的行动。每年都会选派人员外出学习,汲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为了确保外出学习取得实效,科室要求学习人员回来后必须带回一项有针对性、有突破性的技术。

2024年,科室的李颖外出学习ECMO管理技术,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颖学成归来后,将这项技术引入科室,使科室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在管理上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WechatIMG2159.jpg

在李胜利的带领下,CCU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人才培养生态。年轻医生们在前辈的悉心指导和外出学习的机会中快速成长,不断为科室注入新的活力。如今,科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患者和医院的高度认可,在行业内也崭露头角。

据悉,该院依托CCU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等急危重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在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CRRT及ECMO支持下挽救患者生命,心血管危急重症接诊量,救治成功率全市第一,省内领先。

外部链接:医师风采②|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CCU:生命守护线上的温暖与担当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474341670222036992547568 

医师风采②|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CCU:生命守护线上的温暖与担当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7 阅读次数:

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即:CCU)像是一个与死神近身搏斗的战场,又似充满人间温情的港湾。这里,每一秒都可能上演生死竞速,但这里也涌动着最温暖的人间烟火,团队协作的默契、对新人的倾囊相授、与患者家属的真诚相待,让冰冷的仪器间充满生命的温度。科室带头人李胜利和他带领的团队,用精湛医术、无私奉献和一颗炽热的心,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分秒必争的“协作战场”筑牢生命防线

8月10日,记者走进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推开厚重的防菌门,消毒水的气息与监护仪的“滴滴”声瞬间包裹而来。病房内光线柔和却气氛紧张,每张病床周围都环绕着密密麻麻的管线,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等设备时刻运转,屏幕上跳动的曲线与数字,是患者生命体征最直观的“晴雨表”。

WechatIMG22_副本.jpg

“在我们CCU,从来没有孤军奋战,任何环节衔接失误都可能危及生命。”该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李胜利说,在这里“快”是刻进骨子里的本能反应,“准”才是团队协作的核心要义。

李胜利至今清晰记得几年前的一位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经过:患者入院后,团队迅速实施静脉穿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当呼吸机难以维系生命时,紧急启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ECMO运行中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病情稍稳,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患者出现无尿症状……整个救治过程中,出血、感染、栓堵等风险如影随形,对团队的协作精度和综合救治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WechatIMG2162.jpg

这样的高强度协作贯穿始终:上ECMO时,团队需精准把握上机与脱机的最佳时机;使用呼吸机期间,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严防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每个患者都由专属医护小组负责,他们时时对生命体征、凝血功能、液体流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照看重症患者就像在钢丝上行走,时刻不能松懈。”李胜利说,团队成员常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疲惫是常态,但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那份成就感便足以抵消所有辛劳。

人文关怀:温暖患者的阳光

在CCU里,精密仪器的运转声勾勒出与死神赛跑的紧张节奏,而这里的大部分患者都是清醒的,床头监护仪“滴答滴答”的声响,像不断敲打的鼓点,时刻撩拨着他们敏感的神经,将对病情的担忧、对未知的恐惧无限放大,焦虑感如影随形。与此同时,门外的家属同样备受煎熬,见不到亲人的日子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牵挂与不安。

WechatIMG2161.jpg

因此,这里的救治从不止于“治病”。在调试仪器、研判数据的间隙,一句轻声地安慰、一次耐心地解释、一个温柔的动作,都是医护人员为患者驱散阴霾的努力。他们深知,冰冷的监护仪旁,更需要一颗懂得体恤的心;在与疾病博弈的战场上,治愈心灵的力量,有时与精湛医术同样重要。

“很多患者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我们,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态。”ccu护士长董智华说,每次操作前,她们会俯身在患者耳边轻声解释:“大爷,我们要给您换药了,别紧张,没事的哈。”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们会定时帮他们按摩、擦身、聊家常,尽可能地让冰冷的病房多一丝“家”的气息。

为了缓解家属的焦虑,科室特意安排了每天下午3时至4时的探视时间。短短一小时里,隔着探视窗的相见、几句简单的叮嘱,成了连接患者与家属的情感纽带,也让双方都能稍稍安心。

记者注意到,科室为每一位使用ECMO的危重症患者都专门建立了诊疗微信群。群内不仅精确记录着机器运行的各项核心参数——转速、流量、ECMO氧浓度、空气流量,以及呼吸机氧浓度、PEEP、ACT等,更细致到患者的饮食偏好、情绪波动等日常细节。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恰恰是团队精准研判病情、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WechatIMG2160.jpg

当患者成功脱离危险,那种喜悦和幸福感便会在病房里弥漫开来。有时候,患者家属会带着自家种的红薯叶、花生、毛豆等农产品来到科室,表达他们最质朴的感激之情。接过这些充满心意的礼物,医护人员们心中满是温暖和感动,所有的疲惫和付出都化作了无形的幸福感。

“当一个科室不需要你的时候就成功了”

在医疗领域,人才的培养与传承至关重要。该院的CCU在李胜利的带领下,始终将培养新人作为科室发展的核心任务,他秉持着“当一个科室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成功了”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人才培养之路。

WechatIMG21.jpg

“作为一个科室带头人,如果不培养新人就是对科室和医院的不负责任。”李胜利说,只有团队整体实力提升,科室才能持续进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此,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深耕多年的技术与手术经验传授给团队,要求每个人都必须熟练掌握。遇到技术不扎实的同事,他会有针对的单独指导,从操作规范到临床思路,一点点抠细节、讲要点,直到对方完全吃透。如今,在他的努力下,科室里人人技术过硬,“如今我会的,大家都会了”,李胜利说,即便退休了,交到年轻人手里,整个科室同样可以运转很好。

除了内部的传帮带,医院和科室在培养新人方面还有着长远的规划和积极的行动。每年都会选派人员外出学习,汲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为了确保外出学习取得实效,科室要求学习人员回来后必须带回一项有针对性、有突破性的技术。

2024年,科室的李颖外出学习ECMO管理技术,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颖学成归来后,将这项技术引入科室,使科室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在管理上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WechatIMG2159.jpg

在李胜利的带领下,CCU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人才培养生态。年轻医生们在前辈的悉心指导和外出学习的机会中快速成长,不断为科室注入新的活力。如今,科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患者和医院的高度认可,在行业内也崭露头角。

据悉,该院依托CCU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等急危重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在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CRRT及ECMO支持下挽救患者生命,心血管危急重症接诊量,救治成功率全市第一,省内领先。

外部链接:医师风采②|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CCU:生命守护线上的温暖与担当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47434167022203699254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