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红细胞血型概述

文章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作者:张素英 发布时间:2014-06-17 阅读次数:

20120524084423879.jpg

 

张素英,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副主任检验技师。参与由卫生部医政司组织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修订。对疑难血型鉴定及疑难配血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国家级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2部,参编教科书1部,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血型是血液系统的一种遗传多态性,是产生抗原抗体的遗传性状。如今,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一、 ABO血型鉴定。根据I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出现凝聚反应的原理,用已知IgM类特异性标准抗A和抗B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同时用已知标准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和)抗B抗体。根据红细胞膜上A抗原与B抗原的有无,可以将血液分为4型:如果只存在A抗原,则称为A型;只存在B抗原,则称为B型;若A与B两种抗原都存在,则称为AB型;这两种抗原都没有的,则称为O型。
二、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血型鉴定是实施输血治疗的首要步骤。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供、受器官者的ABO血型必须相同。母、子ABO血型系统不合时可造成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查抗体的目的在于复检血型抗原结果的准确性,纠正漏检、误报。查抗原时,对一些具有弱抗原的血型,如A2B型,因其A型抗原较弱而被忽略,误定为B型。通过查抗体可发现此类患者血清中既无抗A,也无抗B凝集素,提示检查的抗原可能有误,应进一步核实鉴定结果。查抗体可以纠正某些肿瘤患者因红细胞抗原性减弱造成的抗原检测错误,同时还可以克服和排除获得性类B抗原和全凝集现象对红细胞定型的干扰。
三、Rh血型鉴定。Rh血型系统通过输血或妊娠可产生免疫性抗体,当遇有相应抗原,可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若误诊误治,可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
Rh(D)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因为Rh(D)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D)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D)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但是,Rh(D)阳性者可以接受Rh(D)阴性者的血液。
Rh(D)基因是隐性基因。当Rh(D)阳性的父母同时带有Rh(D)阴性基因,且同时将Rh(D)阴性遗传给子代时,其孩子即表现为Rh(D)阴性;当双亲有一人是Rh(D)阴性时,其子女为Rh(D)阴性的机会增大,反之机会减少。
四、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大多数Rh血型抗体由免疫而产生。D抗原具有高免疫性,它能引起50%—80%接受D阳性血的D阴性受血者产生D抗体。Rh(D)抗原阴性受血者的输血原则是供、受者双方ABO血型相同,这要求Rh(D)抗原阴性。Rh(D)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或换血原则,ABO血型同患儿相同,Rh血型同母亲相同。Rh弱D型输血原则,Rh弱D型为供者应视为Rh(D)阳性使用。作为受者应输Rh(D)阴性。Rh弱D型妇女与Rh(D)阳性丈夫生育的婴儿可能会产生新生儿溶血病。
(原载2014年6月17日《商丘日报》第B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