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

文章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作者:郭炳伦 发布时间:2013-12-05 阅读次数:

20120524084423879.jpg

 

郭炳伦,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核磁共振科副主任医师,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从事影像诊断工作33年,在中华牌杂志及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级科技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一等奖4项。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检出率逐年增多。虽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不明,但目前许多学者认为,外伤、长期或大量饮酒、长期或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因素。
由于髋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髋关节外伤和股骨颈骨折时易伤及股骨头的供养动脉,引起断裂或压迫性阻塞。因股骨头的血供比较贫乏,所以髋关节外伤和股骨颈骨折时容易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长期酗酒或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不但可使股骨头内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骨内压升高,小动脉纤维变性,粥样硬化,及血管内凝血等导致局部缺血。还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骨髓脂肪细胞肥大,血脂升高,血管内脂滴由于血流的压力被压缩变形嵌入细小动脉内,导致血管阻塞。由于过氧化脂质和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使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的骨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酒精还可降低机体保护性疼痛反应,在应力条件下出现按应力分布的圆锥形坏死灶,造成负重关节的坏死塌陷。由于股骨头坏死的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患者早期表现为患髋关节的疼痛及轻度跛行,其特点是髋关节深部的隐痛、酸痛或胀痛,夜间明显,可放射到腹股沟及粗隆部,活动过多时疼痛加重,休息时减轻。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出现患髋关节全方位活动受限,患肢缩短,肌肉萎缩,行走困难。
临床诊断:由于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较轻或隐匿,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误治。多年的研究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有髋关节外伤史、长期或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史或长期酗酒史;髋关节深部的持续性隐痛,酸痛或刺痛,髋关节内收、外展活动受限,“4”试验(+);X线片,股骨头持重区软骨下方出现的“新月征”,CT片示股骨头星芒征变形或消失,MRI表现的股骨头软骨下的局灶性骨髓水肿或“双线征”等。
磁共振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有较大帮助,不但可以观察到坏死区的坏死程度和范围,而且还可动态观察疾病的治疗情况及转归。尤其是病变早期的可逆性骨髓水肿,显示率明显优于CT和X线。因此,对高危人群或临床高度怀疑成人股骨头坏死者,应当首选磁共振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时机。
(原载2013年12月5日商丘日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