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占育龄期妇女疾病的20%,发病率非常高。子宫肌瘤是发生于子宫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好发于30~50岁女性,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女性性激素等原因有关。

临床表现:一般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下腹部坠痛、白带增多、月经异常,以及瘤体压迫引起的尿频、便秘等症状。
另外,患者症状与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有密切关系。如可造成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出血及月经周期缩短,导致继发性贫血。也可出现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或阴道排液。肌瘤较大时可能扪及腹部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明显。肌瘤较大时也可压迫膀胱、直肠或输尿管等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黏膜下肌瘤可引起痛经,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出现腹痛伴发热。子宫肌瘤可影响宫腔形态、阻塞输卵管开口或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变形等均可能导致不孕。
因此子宫肌瘤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位置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剔除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介入治疗的方法:患者在DSA机房里,给患者腹股沟处做局部的麻醉,局部麻醉之后通过导管导丝做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明确肿瘤血管之后,超选到子宫动脉里,做栓塞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就是阻断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减少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从而延缓肌瘤的生长,缓轻症状。术后予抗感染药物治疗3天,住院1〜2天后出院。
适应症: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者,尤其适合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有多次腹部手术史、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手术治疗者。子宫大量急性出血时可行急诊栓塞。禁忌证同血管造影,无绝对禁忌证。
并发症:有栓塞后综合征,如下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疼痛原因与肌瘤栓塞后缺血及累及部分正常组织有关,大多数患者需给予止痛药物或镇静剂,部分患者于栓塞后3周出现阴道分泌物増加,多为血性或黄色组织物,可能与栓塞后肌瘤坏死有关。个別有术后尿潴留,疼痛减轻后可自行恢复.必要时可予插管导尿;下肢酸胀乏力感可持续20天左右。
优势:目前介入在临床应用比较成熟,介入是通过小软管到达目标区域进行打针,几乎接近于无创。这种情况下病人得到的创伤最小,随访患者中发现子宫肌瘤者的介入治疗有效率达到97%以上;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微创的治疗方法,它有利于保留子宫的正常功能,不会对正常生殖功能造成影响,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可达到与妇科手术切除相当的效果,可望成为子宫肌瘤一种新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