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凶险的急症之一。它的发生往往猝不及防,可能在日常生活、工作甚至休息时突然出现。心梗的本质是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阻塞,导致部分心肌缺血坏死。医学研究表明,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数小时,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许多患者的转归并非完全取决于医院的治疗水平,而在于发病后第一时间的处理是否得当。如果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患者本人或身边的人能够采取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就可能极大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本文将围绕心梗的危险信号、常见误区、等待救护车时的自救与互救方法展开,帮助公众提高应对突发心梗的能力。
一、心梗的成因与高危人群
心梗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和急性血栓形成。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长期精神压力和缺乏运动,都是增加心梗风险的重要因素。年龄增长也是关键危险因子,男性超过45岁、女性绝经后风险显著升高。近年来,心梗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一些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由于不良生活习惯也步入高危群体。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提高警惕,从而在生活中做好预防。
二、心梗的早期信号
心梗虽然常常表现为突发胸痛,但并非所有人都以典型症状起病。典型心梗的表现为压榨性、窒息样胸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或后背,常持续30分钟以上,伴随出汗、恶心和呼吸困难。然而部分患者可能症状并不明显,尤其是老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头晕、胃部不适甚至呕吐,这种情况被称为“无痛性心梗”,更容易被忽视。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提高警惕,切勿拖延。
三、等待救护车时常见的错误做法
许多人在突发心梗时会因为紧张和恐惧而做出错误举动,这些举动往往加重了危险。
第一,勉强坚持。部分患者即便胸痛剧烈,也会硬撑着继续工作或自行开车去医院,结果途中加重病情甚至发生猝死。
第二,乱服药物。有人会随意服用止痛药,或大量服用降压药,希望缓解不适,但这不仅无效,还可能掩盖病情。
第三,过度运动。有些患者会选择走动或拍打胸口,以为能“通气”,实际上增加了心脏负担。
第四,延误呼救。因为害怕麻烦或觉得症状会自行缓解,不愿拨打急救电话,结果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这些错误行为值得引起重视,只有掌握科学方法,才能在危急时刻自救互救。
四、突发心梗时的自救措施
当怀疑自己突发心梗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立刻停止活动,保持安静。应立即坐下或半卧位,避免走动,减少心脏负荷。半卧位能降低呼吸困难,防止病情恶化。
第二,呼叫救护车。应第一时间拨打120,详细说明症状、发作时间和地址,切勿拖延。
第三,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若患者平时有医生开具的硝酸甘油片,应在舌下含服一片,必要时5分钟后可再含一片,但最多不超过三片。此药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缺血。
第四,嚼服阿司匹林。若没有药物过敏史,可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片,帮助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嚼服比吞服起效更快。
第五,保持情绪稳定。过度紧张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加速心率,增加心肌耗氧。应尽可能深呼吸,安静等待。
第六,避免饮食和大量饮水。在等待期间不要进食,以免呕吐导致窒息。
以上措施能够有效争取时间,为救护车到来赢得宝贵的缓冲。
五、突发心梗时的互救方法
如果是家人或路人突发心梗,周围人应迅速采取互救措施。
第一,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派人到路口迎接救护车,节省时间。
第二,帮助患者就地休息,避免搬动和走动。不要让患者自行走去医院,更不能让患者骑车或开车。
第三,协助服药。如果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可按照医生平时的指导协助服用,并提醒其含服而非吞服。若无禁忌,应给予阿司匹林嚼服。
第四,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人群围观和大声喧哗,减少患者心理压力。
第五,监测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立即判断呼吸和脉搏。如无呼吸心跳,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方法是:让患者仰卧在坚硬平面,施救者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半段,用力按压,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约5至6厘米;在条件允许下,配合人工呼吸,比例为30次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如果不会人工呼吸,也应坚持进行胸外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第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有呕吐物,应立即清理并让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六、心梗急救中容易忽视的细节
在心梗急救中,一些细节也值得注意。首先,避免让患者独处,应有人陪伴,以便随时观察情况。其次,不要随意搬动患者,特别是从高处下楼时,应等待专业救援。再次,避免使用不明药物或所谓的“偏方”,以免延误病情。最后,家属应准备好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和过敏史,方便急救医生了解情况。
七、如何降低心梗发生风险
虽然掌握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但预防才是根本。
第一,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是心梗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第二,合理饮食。少吃高盐、高脂肪食物,多摄入新鲜蔬果和全谷物。
第三,坚持运动。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过度劳累。
第四,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第五,管理情绪。长期精神紧张、熬夜和过度劳累会增加心梗风险。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措施。
结语
心梗的突发往往猝不及防,但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关键时刻,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是患者本人含服硝酸甘油、嚼服阿司匹林,还是身边人协助呼救、实施心肺复苏,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一环。与其被动等待,不如积极行动,用科学的方式争取每一分钟。心梗防治的核心不仅在医院,更在公众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既重视日常预防,又熟知急救要点,我们才能在面对心梗时真正做到冷静从容,把握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