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生命接力!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联手ECMO成功救治13岁暴发性心肌炎女孩

文章来源:大河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11 阅读次数:

近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名13岁花季少女因极其凶险的发性心肌炎命悬一线,经过医院急诊科、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心脏重症监护室(CCU)、超声科、体外生命支持中心等多学科团队长达20多天的通力协作与奋力抢救,最终成功挽回了孩子的生命。10月9日,已康复出院的女孩在父母陪同下,专程返回医院,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医护人员们送上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命悬一线:感冒引发致命危机

9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平静。这名女孩被紧急送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时,已出现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症状。“孩子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心音低钝,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病情快速进展,很快出现室颤、意识丧失。”PICU科主任王琪回忆道,“孩子几天前曾有呼吸道感染,我们意识到她很有可能患上了暴发性心肌炎,这个病极其凶险,进展迅猛。”

情况急转直下,女孩的心脏甚至出现了停跳。留给抢救的时间,以秒计算。

黄金决策:多学科联动启动“人工心肺”

生死关头,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抢救机制。“面对需抢救的孩子,我们想到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是当时可采用的有效抢救措施。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抢救负责人李景周描述当时的情景,“孩子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监护仪上的曲线已成一条直线。”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启动ECMO的决策在1分钟内做出,没有丝毫犹豫。

ECMO团队火速集结,各司其职。在医护人员不间断的心肺复苏下,争分夺秒地进行穿刺置管。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从决策到ECMO成功转流,仅用了不到半小时。这台“救命机器”暂时替代了女孩衰竭的心肺功能,为她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接力救治:闯过道道“鬼门关”

ECMO的顺利运行只是第一步。随后,一场由PICU、CCU、心律失常科、超声科、肾病科、营养科、药学部等多学科组成的“生命接力赛”全面展开。

ECMO和呼吸机机械通气等高级生命支持下,女孩被转入CCU进行后续精准治疗。科主任、CCU主任李胜利详细介绍了后续救治过程:“这个孩子转入我们CCU时,虽然ECMO提供了循环支持,但仍面临严重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挑战。在MDT框架下,我们CCU团队与PICU、心律失常、呼吸、肾内等科室专家每日联合会诊,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我们不仅成功植入了IABP辅助心脏功能,我们通过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参数调节精细的药物治疗,稳住了她的内环境。

通过密切监护,细心护理终于,女孩的心功能逐渐恢复,情况逐日好转,先后成功撤离了呼吸机CRRT,最终平稳撤离了ECMO。随后,她再次转回PICU,医护人员帮助她平稳度过了感染、心衰、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重重关卡。

康复出院:锦旗背后的感恩

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和康复,女孩于10月3日治愈出院。10月9日,她与父母一同回到医院,用鲜红的锦旗和怒放的鲜花 ,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无尽感激。

“刚开始时候认为是普通感冒……得知是发性心肌炎,我和她妈妈非常害怕,吓哭了。”女孩的父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非常感谢医生,医院用了最先进的ECMO技术,孩子转危为安,健康出院。”

专家提醒:警惕感冒后的“夺命”信号

此次成功抢救,不仅展现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为公众敲响了健康警钟。

内科主任、CCU主任李胜利提醒,发性心肌炎起病隐匿,常由普通病毒感染诱发。如果出现发烧、喉咙痛、流涕、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后,又出现不明原因的心率增快、严重乏力、胸闷、气短甚至晕厥,务必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切勿延误最佳治疗期。“早期发性心肌炎如果及时发现,治疗效果非常好。如果贻误治疗,发展为心力衰竭,代价将非常巨大。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坤峰表示这次成功救治,医院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机制。由医务部牵头,迅速组建了涵盖急诊、重症、心血管、超声、影像等多个专业的专家团队,建立了‘不设限的绿色通道’。这种多学科无缝衔接、深度合作的模式,确保了救治方案的最优化和实施效率的最大化,是本次成功抢救至关重要的组织保障。今后,医院将一如既往,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生命接力!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联手ECMO成功救治13岁暴发性心肌炎女孩

文章来源:大河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11 阅读次数:

近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名13岁花季少女因极其凶险的发性心肌炎命悬一线,经过医院急诊科、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心脏重症监护室(CCU)、超声科、体外生命支持中心等多学科团队长达20多天的通力协作与奋力抢救,最终成功挽回了孩子的生命。10月9日,已康复出院的女孩在父母陪同下,专程返回医院,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医护人员们送上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命悬一线:感冒引发致命危机

9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平静。这名女孩被紧急送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时,已出现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症状。“孩子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心音低钝,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病情快速进展,很快出现室颤、意识丧失。”PICU科主任王琪回忆道,“孩子几天前曾有呼吸道感染,我们意识到她很有可能患上了暴发性心肌炎,这个病极其凶险,进展迅猛。”

情况急转直下,女孩的心脏甚至出现了停跳。留给抢救的时间,以秒计算。

黄金决策:多学科联动启动“人工心肺”

生死关头,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抢救机制。“面对需抢救的孩子,我们想到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是当时可采用的有效抢救措施。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抢救负责人李景周描述当时的情景,“孩子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监护仪上的曲线已成一条直线。”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启动ECMO的决策在1分钟内做出,没有丝毫犹豫。

ECMO团队火速集结,各司其职。在医护人员不间断的心肺复苏下,争分夺秒地进行穿刺置管。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从决策到ECMO成功转流,仅用了不到半小时。这台“救命机器”暂时替代了女孩衰竭的心肺功能,为她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接力救治:闯过道道“鬼门关”

ECMO的顺利运行只是第一步。随后,一场由PICU、CCU、心律失常科、超声科、肾病科、营养科、药学部等多学科组成的“生命接力赛”全面展开。

ECMO和呼吸机机械通气等高级生命支持下,女孩被转入CCU进行后续精准治疗。科主任、CCU主任李胜利详细介绍了后续救治过程:“这个孩子转入我们CCU时,虽然ECMO提供了循环支持,但仍面临严重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挑战。在MDT框架下,我们CCU团队与PICU、心律失常、呼吸、肾内等科室专家每日联合会诊,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我们不仅成功植入了IABP辅助心脏功能,我们通过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参数调节精细的药物治疗,稳住了她的内环境。

通过密切监护,细心护理终于,女孩的心功能逐渐恢复,情况逐日好转,先后成功撤离了呼吸机CRRT,最终平稳撤离了ECMO。随后,她再次转回PICU,医护人员帮助她平稳度过了感染、心衰、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重重关卡。

康复出院:锦旗背后的感恩

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和康复,女孩于10月3日治愈出院。10月9日,她与父母一同回到医院,用鲜红的锦旗和怒放的鲜花 ,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无尽感激。

“刚开始时候认为是普通感冒……得知是发性心肌炎,我和她妈妈非常害怕,吓哭了。”女孩的父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非常感谢医生,医院用了最先进的ECMO技术,孩子转危为安,健康出院。”

专家提醒:警惕感冒后的“夺命”信号

此次成功抢救,不仅展现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为公众敲响了健康警钟。

内科主任、CCU主任李胜利提醒,发性心肌炎起病隐匿,常由普通病毒感染诱发。如果出现发烧、喉咙痛、流涕、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后,又出现不明原因的心率增快、严重乏力、胸闷、气短甚至晕厥,务必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切勿延误最佳治疗期。“早期发性心肌炎如果及时发现,治疗效果非常好。如果贻误治疗,发展为心力衰竭,代价将非常巨大。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坤峰表示这次成功救治,医院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机制。由医务部牵头,迅速组建了涵盖急诊、重症、心血管、超声、影像等多个专业的专家团队,建立了‘不设限的绿色通道’。这种多学科无缝衔接、深度合作的模式,确保了救治方案的最优化和实施效率的最大化,是本次成功抢救至关重要的组织保障。今后,医院将一如既往,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