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淑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市十大女杰,省巾帼建功标兵。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慢性再障及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治疗有独特体会和经验。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沿海和平原地区,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dl,可以认为贫血。
一、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贫血的表现:1.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2.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3.头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严重贫血可能出现晕厥。4.纳差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三、贫血应做哪些检查?1.血常规检查。2.骨髓像。任何不明原因的贫血都应做骨髓穿刺,必要时还要做活检。3.病因检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病因检查项目。
四、贫血的预防。贫血的发病率极高,最常见的是缺铁贫血,尤其多发于儿童, 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只要日常生活和饮食注意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注意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
1.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2.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3.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物、磺胺类药物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中子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遵守操作规程,尤其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4.失血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各种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应积极进行治疗。
五、几种家常的补血食物。黑豆、胡萝卜、面筋、菠菜、金针菜、龙眼肉、萝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