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红梅,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主要从事乳腺影像诊疗工作,曾获商丘市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首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很多女性关心的是乳腺增生会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呢?
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卵巢内分泌状态密切相关。大量资料表明,当卵巢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酮相对减少时,不仅刺激乳腺实质增生,而且使末梢导管上皮呈不规则增生,引起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也因失去孕酮对雌激素刺激的抑制影响而导致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正常情况下,乳房的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里,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由于这种改变,使妇女在每一次月经前,都有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胀痛,月经过去胀痛自然消失。这种情况完全不妨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机体在某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如紧张激动、高龄未婚)等,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所以说乳腺增生包括生理性乳腺增生和病理性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乳房疼痛多为胀痛和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亦可向腋窝、胸肋或肩背部放射。有些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疼痛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波动有关。
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易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状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韧,活动常与周围组织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也有随月经周期变化的特点。月经前增大变硬,月经后肿块活动变软。
乳头溢液:为白色溢液,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月经失调: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伴痛经。
情绪改变:心躁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乳痛症、乳腺病和纤维囊性乳腺病这三种情况,症状基本相同,但乳痛症的疼痛更为明显。但其乳痛症不属于真正的乳腺增生症,也不会加大患乳腺癌的风险。纤维囊性是指乳腺呈现团块状或者有连续的结节样的乳腺疾病,临床确诊出的纤维囊性增生并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然而乳腺腺病,尤其是乳腺纤维囊性腺病,因为它经常伴有导管内的增生性病及良性上皮增生,所以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性,应该引起重视。
乳腺增生的治疗:目前乳腺增生的治疗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或1到2年后可自行缓解,多不需要治疗,但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用胸罩托起乳房,口服中药、小金丹或逍遥散,近年来类似的药物产品较多,如乳块消、乳癖消、天冬素片、平消片、三苯氧胺等,治疗效果不一。
乳腺增生的预防:心理的治疗非常重要,过度紧张,造成神经衰弱,会加强内分泌失调,促进增生症状加重,所以应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改变饮食、防止肥胖、不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等,多吃蔬菜水果、核桃、黑芝麻、蘑菇等。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等。注意避免人流,产妇多喂奶。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适当补硒,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于调节内分泌、消除内毒素,预防乳腺疾病有奇效。
相信做到以上这些,乳腺增生就会远离我们。
(原载2013年9月26日《商丘日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