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介绍
王坤

王坤,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2005年就读于新乡医学院,2010年——2013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大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商丘市普外科微创外科学会委员。擅长肝脏肿瘤、胆结石、胃肠道肿瘤、肥胖、阑尾炎、小儿疝及成人疝的微创手术治疗。发表本专业论著4篇。
胆结石是我国外科常见病,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其中有胆石症家族史,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发病率在20%以上。除了遗传因素,胆结石的形成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避免胆结石,如何预防是关键!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使血脂水平过高,形成高脂血症。血脂升高,作为血脂的一部分,胆固醇的水平也随之升高,不能溶解在胆汁中的那部分胆固醇,就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
高脂肪食物:动物油脂,如猪油、羊油、牛油等。
高胆固醇食物:奶油、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猪脑和羊脑等。
喜爱甜食或过量摄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精制大米、面粉等,也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容易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比例失调,所以有形成结石的危险。
长期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的人,浓缩的胆汁在胆囊内淤滞时间过长,也会使得胆固醇沉淀析出的几率大大增加。
长期低脂肪饮食其实也是胆结石的不利因素。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引起胆结石。当维生素E和维生素A缺乏时,亦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而导致结石形成。
平时不太爱喝水,或者饮用含钙镁离子较多的水,胆汁也容易浓缩、生成结石。
肥胖患者,往往伴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生成结石。但这类人减肥也不能减太快,大量消耗脂肪也会造成胆固醇生成增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明显增加,并析出和沉淀,造成胆汁淤积和结石。
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的胆汁成分改变和胆囊收缩异常,胆结石的发病率也明显比正常人高。
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患胆结石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倍。这可能与性激素有关。女性体内的性激素对胆汁的化学成分和胆囊的收缩功能起一定作用,可促进结石的形成。
每天规律地吃三餐十分有必要,特别是早餐,一定要吃。食物可以刺激胆囊收缩激素的分泌,使得胆囊收缩,被排到肠内帮助消化。
合理的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建议多吃些新鲜水果,水果中如猕猴桃、鲜枣、草莓、枇杷、柿子等,维生素C含量较高,多吃也可以起到预防胆结石的效果。
蔬菜、香菇、木耳等也可以适当多吃,还有纤维成分含量高的粗粮,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烹调食物少用油煎、油炸,尽可能采取煮、炖、清蒸的方式,以植物油为主。
肉类最好去皮后食用。鸡肉、鱼肉脂肪含量低,是肉类中比较好的选择,猪肉最好吃瘦肉。淡水鱼、淡水虾可清蒸白灼食用。
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易使胆汁的胆盐浓度下降,应适当补充卵磷脂。
针对胆囊结石,超声是最有效且便捷的方法,每年做一次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胆囊结石或者将要形成胆囊结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