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胆石症的治疗

文章来源:新闻890 作者:葛大赫 发布时间:2018-11-09 阅读次数:

专家简介

葛大赫

微信图片_20181109111349.jpg

主治医师,中共党员, 商丘市青联委员,内科团支部书记,2007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消化内镜青年委员;商丘市消化内镜委员。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如: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等。熟练掌握无痛胃镜、单人肠镜等基本技术。2017年曾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可独立并熟练完成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ST(经内窥镜奥狄氏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ENBD(经内窥镜十二指肠鼻胆管引流术)、ERBD(胆总管支架置入术)、急诊内镜止血、EMR(胃或结肠黏膜切除术)、ASD(冐息肉氩气烧灼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异物取出术等。曾获“商丘市青年岗位能手”、“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佳青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学习型人才”等荣誉;发表国家级论文两篇;参与国家级论著两篇。

 

胆石症是胆结石的又称,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

病因

造成胆结石的主要原因

1.喜静少动。有些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2.体质肥胖。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3.不吃早餐。现代许多人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餐后零食。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5.肝硬化者。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6.遗传因素。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发生。

治疗

胆结石治疗方法

1.一般的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比较大的、药物不起作用的结石可通过手术直接切除胆囊,能快速根除病灶,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

2.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在腹部切三个2~3公分的小切口就可以了,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但是该微创手术主要是解决胆囊结石(选择胆囊摘除术),胆管结石往往解决起来不占优势。

3、超微创治疗(主要解决胆管内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ERCP),是目前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将内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导入专用器械进入胆管或者胰管内在X线透视下注射造影剂造影、通过球囊取石、支架植入、脱落细胞/组织收集等操作,完成对胆、胰疾病的诊断,并在诊断基础之上实施相应介入治疗的技术的总称。目前ERCP技术已从一种诊断性技术发展为胆管、胰腺疾病微创治疗的重要技术,被誉为“二十世纪微创外科的典范”。这种技术在基本无创的状态下(新的概念称为超微创)将胆管内结石取出,解除梗阻,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这项技术为消化内镜塔尖技术,全国能够独立操作超过300例的医生不足1200人,在河南也只有30人左右能够独立完成)。(上月底我院成功开展ERCP,填补了商丘在这个领域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