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如何防治盆腔炎?

文章来源:新闻890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07 阅读次数:

专家简介

段晓艳.webp.jpg 

段晓艳

研究生学历、2015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2015.12-2017.12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事临床工作6年,2018年通过主治医师考试。擅长处理妇科常见疾病及急症手术。中华医学会会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

 

盆腔之于女性,犹如花萼之于花,虽无花瓣的艳丽风姿,却承载着孕育的重要作用。女性的盆腔内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与女性的月经周期与孕育功能息息相关。由于盆腔结构的特殊性,未婚女子由于处女膜的屏障作用,细菌很难侵入,所以很少发生盆腔炎。有了性生活后,阴道相对处于一种开放状态,给细菌可趁之机。这个时候,一种疾病就悄无声息的来了。它就是--盆腔炎。

发病原因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盆腔炎性疾病的概念:盆腔炎症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其病原体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种病原体可单独存在,但通常为混合感染。

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STD)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其他的支原体等。

内源性病原体:指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以混合感染多见。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阴道加德纳菌、脆弱类杆菌等。

其实我们都知道,女性生殖道本身是有着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在健康女性阴道内虽有某些病原体存在,但并不引起炎症。但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均可导致炎症发生。

感染途径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原体沿外阴、阴道、宫颈黏膜、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蔓延至卵巢及腹腔,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2、经淋巴系统蔓延: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

3、经血液循环传播 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的病原体,可经血液循环感染生殖器,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4、直接蔓延  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至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临床表现

下腹部疼痛是主要的症状,通常为持续性疼痛,常在性交、活动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并可能散发难闻的气味;发热;病情严重时可有寒战、高烧、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伴随症状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可有排尿困难、排尿频繁、尿痛等症状。若伴有腹膜炎或盆腔脓肿形成,可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大便急迫但不能解净等消化系统症。任何女性,特别是处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尽快就医:下腹部持续性或剧烈疼痛;发烧,体温高于38.3 ℃;阴道分泌物颜色异常,且带有气味;两次月经间期出血;排尿困难或疼痛;不孕。

如何预防

盆腔炎的主要预防措施在于避免高危性行为、注重性卫生。此外,得了盆腔炎的患者需要及时治疗,防止后遗症发生。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高危妇女(如年龄<25 岁、新的性伙伴、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及时进行筛查和治疗,可减少盆腔炎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行为。每次性交都要使用避孕套,限制性伴侣的数量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内裤、会阴垫,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避免不正确不规范的阴道冲洗。不正确不规范的阴道冲洗会扰乱阴道内细菌的平衡,增加盆腔炎发生的可能性。需要做妇科手术者,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正规医院会注重无菌操作,有助于预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