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法

文章来源:新闻890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28 阅读次数:

专家简介

田玉红.webp.jpg 

田玉红

田玉红,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医疗系。于2001年--2002年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学习呼吸专业一年。于2008年从事康复医学研究,于2014年-2015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康复医学专业一年。擅长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擅长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所致的偏瘫、截瘫、认知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步态异常、肌张力障碍等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骨关节病、膝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置换术后等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有独特见解。正在研究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心理疏导治疗以及怎样实行采取中西医结合“养生,治未病”健康管理。曾发表核心期刊论著2篇,国家级及省级论文10余篇。从医格言: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全心全意服务病人!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突发出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康复治疗首先评估患者的功能缺损,再针对其功能障碍采取相应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手段,西医有吞咽手法刺激,中医有针灸、推拿及廉泉穴等穴位刺激等。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也就是通过康复师被动的活动患者,肢体,上肢,下肢等。通过这样的方法,超早期的时候锻炼患者的肌力。

另外还有就是语言功能的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也有通过患者站床,去练下肢功能,等待患者肌力上升以后可以进行手功能训练,还有是等速肌力训练。

也可以在床上进行针灸和中医适宜技术的训练,等到患者肌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精细活动的训练,比如让患者进行步态的纠正或者是手的捏豆子,锻炼患者的灵活程度。

康复目标

1、恢复功能。它指的是,如果脑卒中患者存在功能损害的话,比如说有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等,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而得到恢复。

2、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我们的运动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都是为了日常生活服务的。这样患者可以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使他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3、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对于一些处于工作年龄和年龄轻一些的患者更为重要,脑卒中的低龄化,造成了它对康复的要求越来越高。最终的目标,能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还可以养活他的家庭。

训练方法

1、主动运动

当患肢可以主动抬起时,就要把训练重点放到纠正异常姿势上。因为脑卒中后肢体瘫痪除力量减弱外还伴有异常的运动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上肢挎篮,下肢划圈”的姿势。

2、坐起训练

坐位是步行和日常生活训练中最基本的,若病人能坐起,对于进食、大小便、上肢活动能带来很大方便。

3、站立前准备训练

患者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上肢支持下,身体慢慢地向左右倾斜,用健康一侧上肢将偏瘫一侧上肢托起,然后以健康一侧下肢托起偏瘫一侧下肢,交替进行。每次托起要保持5-6秒钟。

4、站立训练

训练时,家属一定要注意患者站立的姿势,让其双脚平行站立,中间有一拳的距离,膝关节不能弯曲或过度伸直,双脚掌完全着地,脚趾不能钩地。每次练习10-20分钟,每天3-5次。

5、步行训练

中风偏瘫的患者,步行训练难度较大,家属要给予信心,鼓励患者坚持锻炼。由家属协助,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如患肢向前迈步有困难时,开始可以先原地踏步,逐渐慢慢练习行走,然后再训练独立行走。家属下肢可抬病人患肢向前迈步,每次5-10米。

6、上下台阶训练

在走平路练习平衡后,可以进行上下台阶练习。开始时,必须有人保护及协助。

7、躯干核心力量的训练

如翻身、起坐、坐位平衡、桥式运动等动作练习也很重要,可以提高躯干稳定性,为站立和步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8、语言训练

部分脑卒中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的患者,常会出现语言理解或表达障碍。家属应该在早期与病人加强非语言沟通,如微笑、抚摸、拥抱,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激发患者讲话的欲望。语言练习同样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首先进行 [a],[i],[u]发音及是否表达的练习,严重失语不能发音者用点头、摇头代替语音表达,逐渐进行数字、复述、口型诱导练习,从名词向动词过度,从单词向句子过度,逐步提高患者言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