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胡青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组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商丘市血液学分会委员。2016-201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了血液系统常见疾病,如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瘤、淋巴瘤、出血性疾病及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从医理念:尽吾之力,护佑生命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是淋巴细胞分化至终末期时发生的病变,浆细胞一旦发生恶变,病变的浆细胞就会恶性增殖、浸润骨骼及软组织,会累及多处骨骼,影响造血。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为1/10万,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升高,40岁以下的较少见,男性会比女性更加容易患病,男女患病比例为3:2。多发性骨髓瘤有着高复发率的特点。现有治疗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患者取得缓解的平台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进步,病人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其实非常复杂,而且起病初非常隐匿,因其四大主要症状的英文缩写连起来是CRAB,就是英文中是螃蟹的意思,所以多发性骨髓瘤也被戏称为“螃蟹病”。
①骨骼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表现,发病率约60%,多以骨痛为常见症状,早期多为轻度,后可持续性加重,严重者疼痛剧烈难忍或卧床不起,不能翻身,临床上也是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最常见的原因,骨痛的部位多以腰骶部为最多见,其次为胸肋部。严重者可以出现病理性骨折。
②肾脏损害:以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发病率约40-50%。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肾脏损害仅表现为蛋白尿或血尿,容易被诊断为肾炎。
③贫血: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表现,约90%以上的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贫血。临床症状多为疲劳、虚弱、头晕,运动能力降低等。
④高钙血症:在新诊断的患者中发病率约10%,严重时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多尿、腹痛、心律失常,甚至嗜睡,昏迷等。
除了上述的“螃蟹”症状外,多发性骨髓瘤还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反复感染、视物模糊、皮肤紫癜、四肢麻木、感觉异常、心衰、舌肥大、肝脾肿大等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误诊漏诊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多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临床表现的多样性,造成了该疾病容易被误诊漏诊。
临床中我们可以看到:
大约有60%的患者可能因骨痛症状首诊于骨科、疼痛科; 约30%的患者可能因感染症状首诊于感染科、呼吸内科;约20%的患者可能因肾功能不全首诊于肾内科;少部分病人可能因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首诊于心血管内科;部分表现为贫血或出血的患者会首诊于血液科。
因此,如果出现下列情形时:v
不明原因的骨痛、全身疼痛、多发的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尤其是伴有贫血者v
不明原因的水肿、持续蛋白尿和或肾脏功能异常而血压正常,尤其是伴有与肾功能异常程度不平行的贫血者v
反复出现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经规范的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者v
不明原因的贫血,尤其是伴蛋白尿者v
不明原因的血沉增快、血钙增高,尤其是免疫球蛋白增高者v
不明原因的肢体麻木者v
不明原因的浆膜腔积液、肝脏肿大、心力衰竭者
请就诊血液科!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需要做什么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等
骨髓穿刺及活检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来说还是处于不可治愈的阶段,但随着现在科技水平的发展,新药的层出不穷,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单抗等药物的上市使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平时要注意什么
平日应睡硬板床加海绵垫。因为硬板床能使患者的骨骼、脊柱等保持平直,以免骨组织受到损伤;海绵垫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宽而均匀,从而降低在骨突隆部皮肤所受的压力,患者感觉柔软、舒适,还可延长翻身的间隔时间。
不做剧烈活动和扭腰、转体等动作。搬动患者时,要轻、稳、准、协调、用力均衡,避免推、拖、拉、拽,并注意上、下身保持在同一平面,防止骨骼扭曲现象。以免摩擦、磨破患者的皮肤及引起翻身所致病理性骨折,使摆正体位处于功能位置。
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固定一个姿势防止负重发生变形。适度活动,以促使肢体血液循环。
正确认知骨痛,尽早诊断疾病,树立治疗信心,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