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对于孕妈妈来说非常熟悉,在孕晚期阶段,为了较好地掌握宝宝成长情况,解决孕妈妈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通常在妊娠34周开始做胎心监护,一般来说,身体指标正常孕妇在孕晚期阶段胎心监护频率为1次/周,在部分高危妊娠女性中,其胎心监护时间也可适当提前,通常为孕26周-孕28周,在孕晚期阶段,工作人员更要引起足够重视,将胎心监护重要性为孕妇、家属及时讲解,鼓励孕妇增加胎心监护频率,以2次/周为主。据了解:临床上,将胎心率曲线、宫缩压力波利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记录的过程,称为“胎心监护”,对孕妇、体内胎儿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将围绕胎心监护护理策略、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进行开展,详情整理如下。

胎心监护时的护理策略
胎心监护,前提为:孕妇无饥饿感,在临床医护人员指导下,孕妇可调整为半卧体位或左侧卧位,而后在胎心音最清楚部位将超声多普勒探头放置,与此同时,选取孕妇宫底二横指处将宫缩探头放置,并在腹带作用下固定于腹壁部位,从而接受胎心、胎动、宫缩信号,该过程中,部分孕妇自我认知度有限,加之其他客观因素影响,极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慌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最终结果,因此,需为其提供有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检查部位。对胎心音最清晰部位确定时,临床工作人员需将双手进行消毒并注意保暖,不可对孕妇形成刺激;与此同时,还应借助多普勒超声探头对胎心音进行监测,避免盲目寻找造成孕妇惊恐不安现象,且仪器连接结束后,还可为孕妇提供毛毯,嘱咐孕妇做好保暖,预防感染、其他并发症出现。
2.心理安抚。胎心监护前,对于该措施步骤、必要性,临床工作人员需为孕妇及时讲解,并将相关手册进行发放,鼓励孕妇、家属积极学习,较好地消除其内心恐惧感,提高孕妇配合度;与此同时,胎心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巡查,为孕妇讲解胎心音的具体情况,如:听到了吗?这就是宝宝的心跳。现在宝宝动了吧?在询问过程中,孕妇会感到无比安心、幸福;另外,对于胎心监护图,医护人员可为其及时讲解,告知孕妇正常胎心监护报告的表现。对于胎心异常现象,工作人员还需为孕妇及时讲解,告知其影响因素,从而稳定孕妇情绪,对其思想压力进行有效缓解。在部分高危妊娠孕妇中,医护人员还可建议其购买胎心监测仪,在居家生活中,对体内胎儿胎心情况及时监测,预防意外事件。
3.加强监测。胎心监护过程中,对于变化曲线图,相关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并及时分析,在出现异常现象时,工作人员还需对探头位置进行调整,必要时,可建议孕妇进行适当活动,保证胎心监护有效性。

胎心监护结果的影响因素
1.个人饮食。饥饿感强烈、喝浓茶、咖啡后,开展胎心监护,均会导致结果异常;且浓茶、咖啡对孕妇体内胎儿影响较大,会明显增加胎儿畸形风险。为了保证胎心监护结果的准确性,在孕妇饮食方面,需将清淡作为首要原则,忌强刺激食品、腌制食品,并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食物摄入比例。
2.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药物刺激。常见药物:阿托品类、舒喘宁,在口服后,均会造成体内胎儿心率加快表现,进而影响监护结果。
4.发热,体温越高、孕妇体内胎儿的胎心越快。
5.个人情绪,如:生气、失眠、精神亢奋等。因此,在胎心监护前,孕妇需调整生活环境,调整卧室温度、湿度,保障良好睡眠质量;在个人情绪方面,还需及时查阅文献、资料,掌握负面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而后与家属沟通,释放内心压力,改善自我精神状态。

胎心监护临床表现
1.正常胎心。主要有两条线,其一为胎心率,其正常值在110-160,呈波形直线,在孕妇体内胎儿出现胎动时会骤然上升,胎动结束后会呈下降状态;其二,为宫内压力,通常情况下,在宫缩时会出现增高,随后为直线状态,即:20mmHg。
2.异常胎心。10分钟内,胎心率>160次/min,或胎心图形异常,究其原因在于:胎儿宫内缺氧。
3.处理对策。胎心监护结束后,对于评分不及格孕妇,临床工作人员需及时安抚其个人情绪,告知孕妇评分不及格不代表胎儿一定不正常,鼓励孕妇进行重复检查,在1h后,孕妇无饥饿状态下再次检查,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指导孕妇深呼吸,放松身心,对自我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告知孕妇胎心监护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提高孕妇依从率。与此同时,还需对胎心监护结果及时分析,情况严重者可指导孕妇进行B超扫描检查,对其体内羊水情况、胎儿胎盘情况进行二次观察,必要时可做剖宫产处理,从而较好地保障母婴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