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防范校园流感 护航孩子健康

文章来源:急诊儿科 作者:张瑛 发布时间:2023-12-19 阅读次数: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传播速度快,传染影响大。学校作为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中小学,是历年来易出现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场所之一。

中小学易出现流感爆发

学校是封闭的聚集性场所,流感病毒易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校园人口密度大,学生日常活动的教室、宿舍等都空间有限且人员密集,空气不流畅,学生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流感病毒在短时间内形成聚集性传播从而引起流感的爆发。据上海崇明区学校流感疫情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1年累计报告发病数为160例,共波及了5056人,这说明校园内流感具有一定的潜在爆发性

图片1.png

2016-2021年崇明区学校流感疫情统计

在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爆发疫情中,在校发生的疫情占据九成以上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我国全年度共有3864起流感爆发疫情,而各种类型的学校就占了高达98.45%的比例。

流感爆发疫情:经特定机构核实确认后,同一地区或单位在一周的时间内出现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的情况就称为流感爆发疫情。

其中,中小学校园爆发疫情占比高低年级学生群体正处于生长期,免疫功能未完善,更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袭,与其他人群相比,学龄儿童的流感感染率最高3。在2019年至2020年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小学和初中的校园暴发疫情数就占了校园疫情总数的80%以上,远高于高校1

图片2.png

校园流感引发不适症状  加重疾病负担

罹患上流感后,会引发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不适症状,还会带来疾病负担。据杭州统计显示,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学生因流感样症状缺勤的天数占因病缺勤总天数的17.29%,缺勤率为0.11%4。另外,据2019年全国统计,流感相关疾病支出就已达到263.81亿元5。而作为免疫力低下的低年级学生群体,容易出现流感病情加重而导致病程延长甚至住院,这加大了其在疾病上的治疗支出。

图片3.png

如何防范校园流感

学校内一旦出现流感患者,容易造成流感的迅速扩散,引起学生间的交叉感染,形成暴发疫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冯录召副院长曾强调,今年秋冬季流感活动还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校园作为人员聚集性场所,应当注重校园流感的防控。

中小学学生对流感的疾病防范意识尚浅,家长为维护好在校孩子的身体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校园的流感防护:

及时治疗流感患儿:在流感流行季出现≥38℃发热,咳嗽伴有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时,应考虑罹患流感的可能。流感患儿应该及时治疗,居家休息,不带病上课。罹患上流感,在出现流感样症状48小时内尽早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在出现流感样症状48小时后进行治疗也有一定的临床效益。

在国内外多指南中7,8,口服奥司他韦是治疗流感的首选抗病毒药物,每日服用2次,使用5天,可视情况适当延长,具体用量见表。

图片4.png

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的用法用量表

关注流感走势  做好孩子疾病教育

近期,我国流感活动呈现上升趋势,家长可关注相关新闻或公众号,了解流感动向。在增强自身防范意识的同时,给孩子传授流感相关知识,教导孩子做好日常防护,如配戴好口罩,勤洗手等,以及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以便及早应对。

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当校内出现流感爆发情况时,建议让孩子早期(尽量于暴露后48小时内)服用,连续用至末次暴露后7-10天;未能于暴露后48小时内用药者,仍建议预防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