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从人类出生就开始24小时不停歇的工作。我们每天听着“扑通扑通”的心跳声,早习以为常,却忽略了心脏为我们每分每秒做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聆听“内心的声音”,聊聊心衰这件事儿……
一、心脏功能和心衰介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脏跳动才能证明人是活着的。无论何时何地,这位「优秀的劳模」始终都不敢有丝毫停歇,它推动着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为我们各个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养分,是全身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因此,它的每一次跳动,都值得我们呵护。其实,心脏最大的特殊性,是心肌细胞的不可再生性,所以心肌细胞一旦坏死或发生变性,就会导致心梗、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
我们所熟知的心衰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使心室收缩和 (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心脏这颗敬业的「小马达」因为各种劳损开始「消极怠工」,所以引发了一系列心脏相关的问题。

目前,我国≥35岁人群心衰的加权患病率为1.3%,预计有心衰患者1370万。面对我国3.3亿现患心血管疾病的庞大基数,心衰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哪些症状可能是心脏求救的信号?

心衰患者可有呼吸困难、难以平卧、容易疲乏、下肢水肿、咳嗽咳痰等多方面的症状表现。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当及时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
三、心衰的影响因素
心衰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1.糖尿病。糖尿病和心衰互为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2.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可以使心衰风险降低 50%。
3.血脂异常。血脂水平升高,会增加心衰发生的风险。
4.年龄。年龄也是一个心衰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功能自然也会出现衰退。
四、心衰预防与治疗
(一)预防方面
加强对心衰危险因素的干预和管理,从上游阻断心衰的发生发展,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因素。此外,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也有助于预防心衰的发生。
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活方式有如下推荐:

合理膳食:强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和鱼类的摄入,限制过高胆固醇摄入,不超过300mg/日,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应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限制过多钠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g),碳水化合物摄入供给每日能量的50%—55%
身体活动: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 min高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身体活动组合)。对于因疾病或身体状态等无法达到上述推荐活动量的成人,低于推荐量的中等或高强度身体活动依然有益。减少静态生活方式可能有益。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推荐采用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综合管理措施减轻并维持体重。
戒烟、控制酒精摄入,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 25g,女性不超过15g。
保持健康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治疗方面
心衰常用治疗药物包括: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2.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3)β受体阻滞剂
3.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
4.利尿剂
当出现呼吸困难、难以平卧、容易疲乏、下肢水肿、咳嗽咳痰等症状时,要注意心衰的可能。生活方式方面,要多注意饮食健康、身体锻炼,养成不抽烟、控制饮酒量的好习惯。此外,要遵循医嘱,按时用药,任何问题都要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