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伤不起的狠“脚”色——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关节以下)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约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而大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溃疡引起的。糖尿病足危害很大,但是45%—85%的糖尿病足患者是可以通过预防避免截肢的。

一、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1.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出现一些异常感觉:下肢的麻木、刺痛或者疼痛,尤其是夜间的疼痛,甚至会导致感觉丧失。感觉丧失尤为危险,因为缺失了痛觉的这一部分患者会失去保护反应,可能受到外力或者外伤后没有及时感觉发觉而导致足溃疡。
2.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糖尿病患者还伴发微血管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包括动脉硬化斑块和闭塞,使下肢血流量减少,组织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出现下肢发凉、疼痛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者可致溃疡、肢体坏疽;
3.皮肤改变:颜色呈暗红、发紫、温度明显下降,水肿、趾甲的异常、胼胝、溃疡、皮肤干燥、足趾间皮肤糜烂、毳毛消失、皮肤变薄、湿疹等。
4.骨关节畸形:鹰爪样趾、槌状趾、骨性突出、关节活动障碍、夏科氏关节等
5.足底压力异常:不适合的鞋袜,引起足部畸形,血流不通畅等
6.有足部溃疡、下肢截肢的既往史;再发溃疡或者截肢的几率较高。
7.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8.个人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治疗和护理);
9.肥胖;
10.吸烟。

二、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1.足部自我检查
注意每日检查双脚皮肤,留意是否存在破口,以及指甲部位是否有损伤,若出现甲沟炎、水泡、胼胝或足部冰凉,应尽快就医检查,最好不要自行处理。
皮肤痛觉测试:用大头针钝端轻戳双脚皮肤,判断有无刺痛感;
皮肤感觉测试:拉出棉签上的棉头,拉成丝状后轻划皮肤,判断足底和足背是否有感觉;
温度觉测试:冷觉测试使用金属体,热觉测试使用38度左右的温水泡脚,判断温度觉;
动脉供血测试:手指去触及足背动脉,感受血管搏动强度,警惕血管阻塞情况。
2.检查鞋子是否存在异物
穿鞋前要留意鞋内平整度,去掉坚硬的异物,若残留有趾甲屑,要倒出来,仔细检查鞋子里面的情况,确保完好后再穿鞋。
3.养成温水泡脚的习惯
肥皂水泡脚,用手肘去测水温,水温37度,泡完脚后一定要用干净的毛巾擦干,特别是脚趾缝隙不要遗留水分,汗脚可涂抹爽身粉,干脚可涂抹润肤霜。
4.预防外伤
不要光脚走路,鞋袜选择舒适的、透气的、弹性较好的材质,冬季避免被电热毯烫到双脚,勤剪脚趾甲,保持平剪,避免剪得太短,尽量不要去修,预防甲沟炎。
5.腿部运动
目的在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供给双脚血管足够的营养供应,提升足部抵抗力。通过将脚跟提起后再放下,甩动单只脚,旋转踝关节,重复后换另一只脚进行,坐下、起立交替的坐椅运动,整套动作可每天坚持,对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环非常有益。
6.控制血糖
糖尿病足的根本原因是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监测血糖值变化,可判断足部溃疡的发生风险,做到很好地预防足部并发症。从饮食、运动及注射胰岛素等多种途径对血糖加以控制,能够起到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