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耳朵里的“小麻烦”——外耳道炎

文章来源:耳鼻喉科 作者:侯玉环 发布时间:2025-02-20 阅读次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耳朵突然感到痒痒的,总想伸手去掏一掏,可掏着掏着,耳朵却开始疼了,甚至还出现了分泌物,听力也好像受到了影响。如果有,那你可能是被外耳道炎这个“小麻烦”盯上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外耳道炎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外耳道炎究竟是什么?

外耳道,就是从我们耳朵眼儿往里的那一段管道,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隧道”,负责把外界的声音传递到我们的中耳和内耳。而外耳道炎,简单来说,就是这个“隧道”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炎了。就好比我们的皮肤受伤后会红肿、疼痛,外耳道的皮肤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刺激时,也会出现炎症反应。

外耳道炎是怎么找上门的?

不良的掏耳习惯:很多人都喜欢掏耳朵,觉得这样能把耳朵里的“脏东西”清理出来,让耳朵更舒服。但其实,频繁掏耳或者使用尖锐的工具(如指甲、棉签、挖耳勺等)掏耳,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的皮肤,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让细菌、真菌等有了可乘之机,从而引发炎症。

水的“入侵”:游泳、洗澡时,如果耳朵里进了水,没有及时清理干净,外耳道就会处于一个潮湿的环境。这种潮湿的环境就像一个温暖、湿润的“温室”,非常适合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时间一长,就容易引发外耳道炎。

过敏反应:有些人的皮肤比较敏感,对外界的某些物质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当外耳道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如化妆品、洗发水、染发剂、耳钉材质等)时,就会引发过敏,导致外耳道炎。

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内分泌紊乱等,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感染,从而增加外耳道炎的发病风险。

外耳道炎有哪些症状?

耳部瘙痒:这是外耳道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就会感到耳朵里面痒痒的,而且这种痒感往往比较顽固,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掏耳朵。

耳部疼痛:随着炎症的发展,外耳道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只是轻微的刺痛,有的则会感到剧烈的疼痛,甚至会影响到睡眠和日常生活。在咀嚼、张口、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耳部分泌物增多:外耳道炎患者的耳朵里会出现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和颜色各不相同。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分泌物通常为脓性,颜色发黄或发绿;如果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分泌物则多为白色或灰色,呈豆腐渣样。

听力下降:当外耳道被分泌物堵塞,或者炎症导致外耳道肿胀、狭窄时,声音的传导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听力下降。听力下降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听力减退,而有的则会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

耳鸣:部分外耳道炎患者还会出现耳鸣的症状,耳鸣的声音也各不相同,有的像蝉鸣声,有的像嗡嗡声,耳鸣的出现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耳道炎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危害?

反复感染:如果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就会反复发作,导致外耳道皮肤增厚、粗糙,甚至形成瘢痕,使外耳道变得狭窄,影响听力。

中耳炎:外耳道与中耳通过鼓膜相连,当外耳道炎的炎症蔓延到中耳时,就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的危害比外耳道炎更大,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还可能会引起鼓膜穿孔、中耳胆脂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影响到内耳,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

颅内感染:在极少数情况下,外耳道炎的炎症如果没有得到控制,可能会通过骨质破坏或血液循环扩散到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感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会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外耳道炎?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平时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但不要过度清洁。避免频繁掏耳,每周1 - 2次即可,而且要使用柔软的工具,如医用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的边缘,不要深入耳道内部。游泳、洗澡后,可以用干毛巾轻轻擦干耳朵周围的水分,然后将头偏向一侧,让耳朵里的水流出来。如果耳朵里还有残留的水分,可以使用吹风机,调至低温档,距离耳朵10 - 15厘米,轻轻吹干。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你知道自己对某些物质过敏,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在选择化妆品、洗发水、染发剂等产品时,要仔细查看成分表,避免使用含有过敏原的产品。如果需要佩戴耳钉,要选择材质安全、不过敏的耳钉,并注意定期清洁和消毒。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外耳道炎的发生。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外耳道炎的发病风险。

得了外耳道炎该怎么办?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了外耳道炎的症状,如耳部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听力下降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检查、分泌物涂片检查等方法,明确病因和病情程度,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根据外耳道炎的病因和病情,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通常会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洛美沙星滴耳液等;如果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则会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霜、派瑞松乳膏等;对于过敏引起的外耳道炎,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物理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医生还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一些物理治疗方法,如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促进外耳道炎症的消退。

日常护理:在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耳部的日常护理。避免耳朵进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耳部的清洁和干燥。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外耳道炎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和困扰。因此,我们要重视外耳道炎的预防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我们的耳朵。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外耳道炎的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