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甚至随年龄增长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然而,由于公众对其认知不足,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活泼、调皮是天性,不认为是疾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对将来升学、就业造成很大困惑。
一、ADHD的定义与核心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学习或玩耍时难以长时间专注,容易被外界干扰,无法完成分配的任务;多动症状则表现为坐不住,手脚小动作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难以安静地玩耍;冲动行为:比如在课堂上随意插话,情绪波动大容易发脾气。这些症状持续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
二、ADHD的发病原因
ADHD的病因复杂,是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约75%的ADHD患儿直系亲属中有患ADHD或其他精神类疾病的人;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尤其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会影响大脑对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调节;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感染,或孩子出生时早产、窒息等,都可能增加患ADHD的风险;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关系紧张、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厉或溺爱)、成长过程中长期遭受压力和创伤,也可能诱发或加重ADHD症状。
三、ADHD的诊断与评估
ADHD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信息,不能仅凭单一症状就下结论。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情况;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还会借助行为评估量表,如《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教师评定量表》等,从家长、老师等多个角度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ADHD的诊断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家长切不可自行判断或盲目贴标签。
四、关于ADHD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将ADHD患儿的症状单纯归结为调皮捣蛋、缺乏教养,实际上,这些孩子并非故意违反纪律,而是由于大脑发育问题导致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误区二:“ADHD不需要治疗,长大就好了”。虽然部分ADHD患儿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可能引发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情绪问题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其学业、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五、ADHD的治疗方法
ADHD的治疗强调综合干预,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和非兴奋剂(如托莫西汀),这些药物能有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多动和冲动行为;行为治疗主要是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比如设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日程,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及时奖励;心理干预则针对孩子可能存在的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学会情绪管理;家庭支持至关重要,避免过度批评指责,多给予鼓励和耐心,同时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虽然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挑战,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科学应对,通过综合干预,大多数患儿都能得到明显改善,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