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患腹痛、腹泻的孩子明显增多,并在中小学、幼儿园等散发出现,这就是诺如病毒在作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特别是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成人及学龄儿童是主要感染对象。下面针对诺如病毒进行科普。
一、病毒概述
诺如病毒(Norovirus,NV)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它是一种无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多样性高,存在多种不同的株型,其中GII和GIV型最为常见。诺如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多种环境表面存活数天至数周,并且能耐受一定范围的温度和pH值变化,一般的消毒方法如使用酒精可能效果不佳。
二、传播特点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其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食物传播:诺如病毒可以污染各种食物,尤其是未煮熟的海产品(如贝类)、沙拉、水果等。在食物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达标,都有可能使食物受到污染。
2. 水源传播: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也是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水源受到污染后未经充分处理,或者在供水系统中发生病毒 传播,都可能导致大规模的感染事件。
3.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排泄物,或者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病毒就可能趁机侵入人体。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医院、养老院等,这种接触传播方式很容易导致病毒快速传播。
4.空气飞沫传播: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呕吐或腹泻时可能在周围的空气中形成病毒气溶胶,没有做好防护的人群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被感染。
三、症状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后,最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呕吐通常较为剧烈,腹泻则表现为水样便或稀便,一般每天可达数次至十多次。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迅速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更容易受到影响。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诺如病毒感染的病程较短,通常在1 - 3天内可自行恢复,但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症状可能会持续更久且更为严重。
四、潜伏期与病程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为24至48小时,即感染后的12 - 48小时内可能出现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在1 - 3天内可自行痊愈,但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身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脱水等并发症,需要格外关注。
五、诊断方法
1. 临床诊断: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如突然发作的呕吐、腹泻等典型的急性胃肠炎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或呕吐物中的诺如病毒抗原,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是否存在诺如病毒感染,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
六、治疗措施
由于诺如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
1.对症治疗:对于呕吐和腹泻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或通过静脉输液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饮食调整:在感染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建议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纤维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待症状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七、预防措施
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1.个人卫生: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后以及接触患者或其污染物后。洗手时要注意彻底清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包括手心、手背、手指间和指甲缝等,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不吃生冷食物和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贝类等海产品要确保煮熟后再食用。饮用开水或经过卫生处理的饮用水,避免饮用生水。
2.环境卫生:定期对生活环境和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重点清洁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马桶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进行消毒,按照正确的比例稀释后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后要注意通风换气。在诺如病毒流行期间,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增加清洁和消毒的频率。对于呕吐物和排泄物要及时清理,使用专门的消毒剂进行处理,并注意防止清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隔离防护:一旦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应及时隔离,避免其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患者在症状消失后至少3天内仍可能具有传染性,因此在这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结 语
诺如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的病毒,能够引起人类急性肠胃炎。为了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和感染,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确保食物来源安全、及时消毒处理公共场所的病例以及妥善处理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诺如病毒的流行,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