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我参加工作的几十年里,对这句话的感悟越来越深刻。我平时特别喜欢读书,虽不能说手不释卷,但也为了弄明白某一个问题,经常翻阅大量的书籍文献,为写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材料通宵达旦的学习。岁月更替,暮年缓缓逼近,翻阅着脑海中沉淀的记忆,能顺手拿来者,仍寥寥无几。
新一届院党委今年发出号召,在全院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以此提升全院职工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我深感是明智之举、慧智之策。作为机关党总支书记,我率先响应,二月就向机关总支十七个职能科室发出通知,以“读书增睿智,求知促创新”为主题,以“诵经典,品名著,充实自我,提升品位,丰富人生感悟”为目的,以“好书共读,好书互换,展示精彩,共同受益”为形式,开展了机关职工全年的读书活动。
三个多月来,我利用空闲时间翻阅了《最新现代应用文写作技巧与规范》、《给领导者101条忠告》、《六六心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带着微笑去工作》、《人生何处不绽放》等书籍,特别是4月15日,聆听了北京大学潘习龙教授的“拿什么感动患者” 专题讲座并阅读了他的专著《人生何处不绽放》后,触动最大。反复翻阅此书,我发现它不仅是一本励志书,更是一本政治思想教育书,从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工作方法、人际关系等方面探讨心智的修炼,用文学的手法、幽默的文风和畅快淋漓的语言让人沐浴思想的阳光,抓住工作的闪光,品味人生的绽放,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多年常吟诵的诗句和名言,在这本书上都体现了出来,为我们丰富了生活、增添了乐趣。
在众多的章节中,“小和尚撞钟”一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和尚在寺庙里担任撞钟之职,他认为这个工作太简单了,就是早晚各撞钟一次,简单、重复,谁都能做好。,只要撞出的声音让大家听到,规范寺庙的作息时间就算完成任务了。但是,让小和尚万万没想到的是,三个月后,方丈宣布取消他的撞钟资格。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找老和尚理论:“你为什么认为我不称职呢?”方丈告诉他:“你撞的钟声很响亮,但空泛、单调、疲软,缺乏圆润、浑厚、韵律、深沉、悠远和内涵,你是用手在撞钟,不是用心撞钟,心中无钟,就是无佛,怎能担当起神圣的撞钟职责呢?”
想想身边的成功者,又有谁是在无心撞钟呢?对待自己的工作,需要的是以母亲对待孩子那样的责任和爱来全力投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履行了作为一位“母亲”的责任呢,我每天的“钟”撞的怎么样呢?
面对自己的岗位,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任何岗位都要全力以赴,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如果没有尽职尽责的态度,人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一个人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能使平庸变得伟大”这一秘诀后,他就拥有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在任何岗位上都会做出成就,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书中还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使我很受启发:有一位司机,驾龄也不短了,但开车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一次倒车时,直接撞到了墙上。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告诉我:“开车就是一份磕磕碰碰的活,出现刮伤是很正常的。”我一直认为他说的是对的。但当自己拿到驾照后,才发现这完全是他工作不投入的借口。一位安全驾车几十年的老司机告诉我:“开车永远没有师父,一秒钟的疏忽足以毁灭你一辈子的荣耀。当你实在没有把握的时候,朝后视镜多看几眼,甚至还要下车看看路况。”投入的态度不同,收获的成功肯定不一样。
人与人之间99%的特征是相同的,只有1%是不同的。这1%不同的地方就是你的资本,比如你到餐厅吃饭时常问服务员:“你们的招牌菜是什么?”扪心自问,自己的“招牌菜”又是什么,你又拥有几份资本? 我不敢深思,唯恐触动了那根敏感的神经,一生忙忙碌碌,有时甚至是饥不择食、夜不能寐,都做了些什么呢?在大家的记忆里除了匆匆忙忙的身影,简单直白的工作方法,干成点事就自以为是,常常在浑然不觉中伤害了他人的自尊,还有什么呢?实在惭愧。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知识困乏、修养不深,像小和尚撞钟一样,缺乏的是浑厚、深沉、悠远,确实到了“老牛以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的时间了,只有奋起直追、加倍努力,方能聊补心中愧疚之万一。
我不赞同“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知识就像沉睡在地下的石油,仅仅是一种能源,我们不去开采它、提炼它,并把它放到高温的气缸中,它是不会释放能量的。知识激活就变成了思想,变成了服务社会的能量。我们要做的是——把知识变成力量。
机械性思维是一种思想上的简单重复,惯性思维是一条思想的直线,惰性思维是思想的原地踏步运动。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是克服三种错误思维的法宝。不断地突破原有的框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回想到我们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被自己经营了十几年的科室仍然在原地踏步,没有发展,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还是环境、条件不具备?不要因为别人都说“是”,你就去附和,没有勇气说“不”。当你有了不同意见时,要勇敢地说出来。
读书能让人变得快乐,当生活遭遇坎坷时,工作的艰难令人心情焦躁、坐卧不安时,不妨拿起书本,品心静气的读一个小时,不知不觉中就会让人改变心态。痛苦是什么?只有自己深深体会了,才知道其中的苦涩与甘甜。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寒心彻骨的痛苦时刻伴随着我,但挺过来的时候就会想,痛苦只是生活中的过客,快乐才是人生中永恒的朋友!
台湾的一位大师说过:“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让我们一起以书为伴,去感受人生的快乐;以工作为资本,一起去体现人生的价值;以幸福为标准一起去衡量生活的真谛。昂起头来,大胆的面对一切,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工作。为明天的事业,明天的健康,去努力的品味人生的绽放吧!收获的喜悦时刻在向你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