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底的一个清晨,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血管外科副主任田珂汇入城市的车流,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突然,一辆汽车如同脱缰之马猝不及防地由侧方撞来,一瞬间,他感觉到腰间一阵剧痛。到医院就诊后,检查结果显示:腰大肌撕裂、踝关节受损。医生反复叮嘱,必须静养,切忌活动。
然而病房的墙壁挡不住医者的心,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里,田珂的手机成了“移动诊室”,每当科室里有复杂手术,他都会隔着屏幕进行视频指导,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心。7天后,一名来自民权县的老人给田珂打来了寻求帮助的电话,他因动脉栓塞、面临双腿截肢的风险,心中十分焦急。“我现在受伤了,如果我能起来就给你手术,如果起不来就帮你联系上级医院。”田珂话音刚落,电话那头传来执拗的回应:“我就信你的技术,你养着,我等你。”这句话像一剂强心针,扎在田珂心上,他当时就下了决心,要坐在轮椅上完成这场手术。
手术当天,同事们推着轮椅将他送进手术室。当手术刀划开患者的皮肤,他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显示屏的血管影像上,手指在器械间灵活切换。两个小时里,他忘记了身体的疼痛。下了手术台后,他瞬间脱力,几乎无法动弹。同事们默默将他推出手术室,无言中传递着敬意。令人欣慰的是,那名执意等待的老人术后双腿知觉逐渐恢复,目前状况良好。得知这个消息时,田珂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现在距车祸已近一月,但伤痛仍如影随形,田珂最多只能连续走二三百米。7月22日,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已是下午1时。本以为会打扰到他难得的午休,听筒里传来的却是他略带歉意的声音:“我正在做手术,20分钟后回您。”原来,这一天他的手术排程赫然写着11台——上午4台刚结束,下午7台的征程已在脚下。
为何如此“拼命”?田珂的答案朴素而厚重。血管外科的患者常因牵挂家庭而将治疗一拖再拖,因此暑假成为科室最繁忙的“季节”。面对仅有的4名医生和堆积如山的手术单,满负荷运转已是常态。“我坚持一下,同事们肩上的担子就能轻一点,更重要的是,能让那些眼巴巴盼着解除病痛的患者早一天回家。”他平静地说。
受伤后,领导和同事先后向他送来了慰问,这份关怀让田珂备感温暖。但他不愿独享这份赞誉,在他心中,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闪光,而是医者群体精神的一次自然流露。他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换作任何一位同事,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本就是镌刻在我们职业生命里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