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小儿贫血的临床特点和对策

文章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作者:范秋霞 发布时间:2014-04-29 阅读次数:

20120524084423879.jpg

 

范秋霞: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系,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儿科工作二十余年,能熟练诊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疑难病症,特别是小儿血液及呼吸系统疾病。坐诊时间:每周五、周日全天。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是指单位容积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红细胞压积也可减少,但不一定平行。小儿贫血的临床特点与其年龄、病因、贫血发生的速度、血液总量的改变和贫血的程度等因素有关。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组织缺氧所致,因此,缺氧的程度和组织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决定临床症状的轻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的饮食也越来越精细,多数孩子很少吃青菜,而高热量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汉堡、饮料等进食量明显增加,维生素含量少,致使小儿铁的合成受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是小儿营养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对此,我们要加强小儿的护理,避免感染,合理喂养,注意休息。尽可能查找导致贫血的原因和基础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如纠正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等。
药物治疗方面,应尽量给予亚铁制剂口服治疗,利于铁的吸收。每种疾病都是预防重于治疗,对于小儿贫血的预防,首先要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提倡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者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人工喂养者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补铁。 足月儿由于母乳铁生物利用度高,应尽量母乳喂养4—6月;此后如继续纯母乳喂养,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必要时可按每日剂量1mg/kg元素铁补铁。未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后改为混合喂养或不能母乳喂养的人工喂养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1岁内应尽量避免单纯牛乳喂养。
幼儿应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尽量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不建议单纯牛乳喂养。
青春期儿童,尤其是女孩往往由于偏食、厌食和月经增多等原因易于发生缺铁,应注重青春期心理健康和咨询,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鼓励进食蔬菜、水果等,促进铁的吸收。一般无需额外补充铁剂,对严重缺铁的青春期女孩可口服铁剂。对拟诊为缺铁的青春期女孩,可口服补充铁剂,剂量为30—60mg/d元素铁。
(原载2014年4月29日商丘日报第B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