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新生儿出生到一星期之间的视力只为0.01至0.02,一个月大的婴儿视力为0.05至0.1,新生儿视焦距调节能力较差——他是个远视眼,太近、太远、太小、移动太快的物品宝宝可能“看不到”,新生儿最喜欢看妈妈的脸,宝宝专注看着妈妈的脸时,会特别兴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生宝宝看到的这个奇妙世界吧!
890健康小学堂
新生儿以下四种特殊情况--解密
宝宝总是“使劲”,小脸通红?
新生儿的肠管较长,约为身长的8倍(成人仅4.5倍),小肠相对较长,分泌面积及吸收面积大,故可适应较大量的流质食品,也易对其他蛋白分子(牛乳、大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新生儿肠管平时含有大量气体,经常呈膨胀状态;同时,因新生儿生长发育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肠内细菌含有各种酶,能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也产生气体;此外,新生儿腹壁较薄,腹肌无力,因此,受肠管胀气影响,新生儿常出现“憋气”(鼓劲)现象,正常情况下多表现腹部饱满。可以说,这是孩子的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脚下垂或内外翻有问题吗?
这大都是胎位所致。胎儿在子宫内一直处于四肢弯曲的状态,一朝分娩后,一下子改过来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要婴儿活动时能伸直,或通过手法可以把小脚底放到正常位置,就没多大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自动好起来。如果婴儿表现为踝内收,足内翻和下垂,外踝明显突出而内踝不明显,脚跟较小,小腿肌肉发育较差,检查时足不能轻易摆正,则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此时应尽早治疗。在出生后即用温柔手法来改进足内翻,或用石膏固定矫正,如无效可在2~3岁以后手术治疗。3
睡觉时惊跳、四肢抖动是病吗?
新生儿在睡眠时会有惊跳,这种情况在浅睡眠时较深睡眠时多。当突然被碰触或听到一个很响的声音时,新生儿很容易受惊,可出现四肢和下颌的抖动,并容易哭泣。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大脑皮层下中枢支配的,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无病理意义。但如频繁出现,应注意是否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并注意与新生儿抽搐或惊厥动作相鉴别。
此时,应仔细观察新生儿是否容易激惹,哭闹后是否难以被安慰,并打开他的包被,观察其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婴儿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肢体某一部位反复迅速地抽搐、阵发性痉挛,轻微型的惊厥,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的震颤、偏斜,眼睑反复抽动、眨眼等动作,均具有病理意义,应及时转神经科诊治。4
老流泪或眼屎多是病吗?
婴幼儿眼睛总是“水汪汪”的,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种是由新生儿泪囊炎引起,主要为感染引起,并非火气大,这是由于患儿在先天发育过程中鼻泪管下端残留膜阻塞所致,常伴有眼分泌物多,可以通过局部按摩或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遇到婴儿眼分泌物多时,可每天用清洁毛巾洗眼睛,所用小毛巾每次要煮沸消毒,不要与成人毛巾混用,并及时转眼科就诊。
另一种泪溢是因为“先天性青光眼”,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婴幼儿视力的疾病,需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世界--解密
黄疸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症状。黄疸一般是指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
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
1、光照疗法---蓝光
光照疗法对于中重度黄疸简单有效。将新生儿放置在光疗箱中,用黑色眼罩保护好双眼,使其视网膜免受损伤,用尿布遮盖好会阴、肛门,其余都可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使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每毫升即可停止治疗。
2、晒太阳治疗黄疸
对于轻度黄疸的宝宝,利用太阳中的蓝光和绿光来治疗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治疗办法,晒太阳的时间一天需要累计2-4个小时,注意保暖,晒完太阳后,需要多给宝宝喂一些奶或水,利于宝宝体内胆红素的排出。
3、换血疗法
此疗法适用于重度黄疸的宝宝。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排出致敏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条件有高技术要求,并且换血还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怎样预防宝宝黄疸?
1、每天至少一次大便
住医院期间宝宝每天至少大便一次一以上,没有便便就没有办法排除毒素,也会造成黄疸。
2、晒太阳
要经常带宝宝去有太阳的地方,医院治疗宝宝黄疸时照蓝光也就是这个道理。
3、孕妇应注意饮食
胎黄常因孕妇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妊娠期间,孕妇应注意饮食有节制,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4、警惕夫妻双方血型不合造成的新生儿黄疸
夫妻双方血型不合也是造成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是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宝爸宝妈们都知道,许多孩子生后都会出现黄疸,大部分在生后半个月消退。但总有一些孩子满月后,甚至2个月还有黄疸。3
家长可能会问了,黄疸有危险吗?
如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在大脑脑干、海马等部位沉积,产生细胞毒性,从而影响神经细胞功能,深入研究发现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持续存在会对婴儿听力及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损伤。对宝宝牙齿影响很大!因此,黄疸不可被轻视!4
那么,家长如何观察黄疸的轻重呢?
观察黄疸范围和深度,可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黄疸一般最早出现在头面部和眼睛,然后波及躯干、四肢,如小腿明显黄染,提示比较严重,如足底和手掌明显黄染,提示非常严重,需尽快给予处理。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就是病理性黄疸了。
1.出生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
2.血清总胆红素增加大于每小时2mg/dl(34μmol/L),或每天5mg/dl(85μmol/L);
3.血清总胆红素超过年龄胆红素曲线第95百分位,或足月儿≥2mg/dl;
4.直接胆红素超过1.5-2mg/dl(26-34μmol/L);
5.黄疸持续时间大于2-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6.早产儿黄疸胆红素超过干预标准。
新生儿吃饱了吗---解密
近年来,随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妈妈渴望给自己的宝宝实现纯母乳喂养。由此,妈妈在生产后早期即便自身母乳迟迟分泌尚不足,也坚持不给宝宝添加配方奶,导致宝宝吃奶量不足,引起生后体重下降过多、脱水、病理性黄疸等,甚至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引发低血糖脑病等不良后果。这已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现象,应引起家长的高度警惕。1
新生宝宝应该在生后什么时候开始喂奶?
由于新生儿出生时体内储存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较少,宝宝在出生后的早期每天均需要供给一定的能量和液体量。应让宝宝在生后1小时内开始吸吮母乳,尽早刺激母乳分泌;在确定暂时没有母乳或母乳量迟迟较少的情况下,应及时给宝宝喂养适宜的配方奶。这对于宝宝建立肠道菌群、维持机体血糖稳定和液体平衡、促进后期的胆红素代谢等至关重要。对于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由于其生后早期容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所以,更应尽早开奶,并注意监测血糖。2
新生儿生后早期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奶量呢?
宝宝在出生后头1周,对奶量的需求每日递增,生后第1天,一般由每次10~20ml开始,每2~3小时喂奶1次;健康足月宝宝出生满一周后,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进奶的总量应达到150毫升以上。3
让大多数家长纠结的是,在产妇早期母乳量难以准确计量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新生宝宝有没有吃饱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大体判断:
(1)根据宝宝每日小便的次数判断:如奶量充足,宝宝应该每天排小便6~8次;如果宝宝小便每天少于6次,则提示喂养量不足。(2)根据宝宝每次吃奶后安静睡眠的时间判断:如果一次吃奶量充足,宝宝可以满足地安静睡眠2~3小时;如果一次奶量不够,宝宝常常哺乳后仍哭闹不安、或睡眠时间小于1~2小时。(3)根据宝宝皮肤的光泽与弹性判断:奶量充足情况下,宝宝的皮肤柔嫩、富有光泽、弹性好;如宝宝持续吃奶量不足,则会出现皮肤干燥、起皱等脱水征象。(4)根据宝宝体重增长情况判断:奶量充足时,宝宝在出生5~7天后体重稳步增长,1月内平均每天增加30克以上;如奶量不足,则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