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简介
张雷
脊柱外科主治医师。200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11—2014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攻读脊柱专业硕士,获骨科硕士学位。具有扎实的骨外科及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损伤的治疗有所研究。发表核心级论文一篇、国家级论文两篇。从医理念:把患者的身体当成我的身体—珍惜所拖,如同自己。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890健康小学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有哪些?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5.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6.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职业: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各业,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无明显差别。重体力劳动者比轻体力劳动者容易得,纯脑力劳动者比轻体力、脑体力混合型的劳动者高;
年龄:本病一般发生在 20 ~ 40 岁的青壮年,男性比女性要多些;
体型:一般过于肥胖的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工作环境:寒冷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易导致腰椎间盘出症;
遗传:家族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族中没有疾病的人发病率高几倍;
发育:有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椎弓崩解等,都会影响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部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身体素质: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有的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在这些患者中很少有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