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疤痕的治疗

文章来源:新闻890 作者:蔡玉娥 发布时间:2019-09-11 阅读次数:

640.webp.jpg

专家简介

蔡玉娥

烧伤整形科主任,主任医师,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烧伤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河南省医师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河南省烧伤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商丘市烧伤分会主任委员,已从事烧伤整形专业28年,先后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上海九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专业理论强,临床经验丰富。撞长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电击伤,尤其小儿烧伤有独特的见赋,早期切痂自体微粒皮播种猪皮覆盖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于1993年获商丘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的技术提高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深度烧伤患者的致残率。带领全科医生先后开展多项新业务:筋膜瓣、岛状皮瓣、肌瓣、肌皮瓣转移修复电击伤创面,在全区首次并成功开展皮肤扩张器多个植入修复头皮秃发、颅骨外露及躯体巨大疤痕、鼻再造手术、小耳畸形、微创腋臭治疗、各类皮肤肿物性质筛选及各种手术切口美容缝合。先后曾荣获中国医师协会首届全国烧伤优秀医师奖、十佳医师、十佳青年等称号,科技成果奖四项,撰写医学论文四十六篇,治愈烧伤患者万余人,抢救公共突发烧伤事件二十余次。

“疤痕”是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的损害作用于人体皮肤软组织,导致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损伤而不能完全自行正常修复,转由纤维组织替代修复留下的即影响外观又影响功能的局部症状。“疤痕”给患者带来的是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尤其是烧伤、烫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疤痕。

890健康小学堂

疤痕的分类

表浅性疤痕:表浅性疤痕通常只影响表皮与浅层真皮,可能发生皮肤色泽上的变化,即「发炎后色素沉着(或脱失)」,通常随着时间,在半年之后会逐渐淡化,不需特别治疗。

萎缩性疤痕:这类型的疤痕是因皮肤修复过程中,胶原蛋白遭受破坏,造成真皮层的塌陷,常见于囊肿型青春痘或水痘痊愈后的病灶,婴儿血管瘤在消退后,也可能形成萎缩型疤痕。

肥厚性疤痕:此型疤痕,是因伤口愈合过程中,制造过多或移除过少的胶原蛋白所致。因此形成外观红色,触感略坚硬的隆起构造。这型疤痕有可能会随着时间逐渐缩小,亦可能与萎缩性疤痕并存。某些红色鼓起的青春痘疤,就是肥厚性疤痕。

蟹足肿:蟹足肿的外观与成因与肥厚性疤痕相似,甚至无法区别。但肥厚性疤痕只会局限在原来的受伤部位,且可能会缩小,但蟹足肿则会向四周蔓延,形成犹如「蟹足」状的病灶,且不会随着时间变小。有些人手臂上曾在小时候注射卡介苗的位置,在成年后变成向外扩展,呈现红色的突起疤痕,此即为蟹足肿。

疤痕的预防

皮肤在受伤之后,会进行修复的动作,表面的伤口大约在 1 至 2 周内愈合,但实际上,整个创伤部位,需要半年至 1 年的修复时间才会完成重建。

个人体质与受伤部位也会影响疤痕的程度,通常脸上的伤口不会有明显的疤痕,但是前胸部位等皮肤张力较大之处,就比较容易产生显著的疤痕。

一旦受伤深度达到真皮层,就可能会形成疤痕,因此预防重于治疗是疤痕处理的最高原则。若已经有创口,则预防感染、适当的缝合与伤口护理,可避免形成明显的疤痕。在刚受伤时,应以大量清水或生理食盐水冲洗伤口,除去创口的异物,并减少附着的菌量,然后以优碘消毒(避免已过时的碘酒、双氧水、红药水等消毒方式),并涂抹抗生素软膏。

较深的伤口可请医师协助缝合,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不规则疤痕的形成,但视受伤部位,须于一定的期间内拆除缝线,否则「蜈蚣状」缝线疤痕会较明显。

拆线前,每日换药观察伤口,并涂敷适当的抗生素药膏,可避免伤口感染;拆线后,可使用「美容胶布」,协助伤口两侧皮肤靠拢,减少患部皮肤的张力,以降低疤痕形成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