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姬卫东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2004年本科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7年硕士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现任中国卒中学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委员、河南省神经免疫青年委员会委员。2014年赴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2017年赴德国柏林Unfallkrankenhaus医院进修学习。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眩晕、脑血管病、头痛、痴呆、癫痫、神经免疫等方面疾病的诊治;先后开展了脑梗死患者的超早期溶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耳石症手法复位等技术取得良好疗效。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可见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多见。该病具有自限性。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占80%~90%),其次为外半规管(占10%),最少受累的是上半规管(占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表现
1、有一定的诱发头位或体位,头向受累侧耳活动头位时发作;
2、诱发头位或体位:坐起、躺卧、左右翻身、仰头、低头、弯腰、直腰、俯身、左右转头、头偏一侧。多发生于一种头位,少数可发生一个以上的头位。
3、短暂发作,处于诱发体位时一般3-6s后出现眼震,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4、受累半规管可互相转换,多发生于手法复位后,少数为自发性转换;
5、眼震为旋转性或水平旋转性,具易疲劳性。
6、呈良性、自限性,一般持续数周或数月后可自行缓解,但可复发;
7、有些病人唯一体征是体位试验阳性。
8、三个月不愈或丧失劳动力为顽固性,有时持续数年;单纯该病不引起听力下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眩晕特点

耳石复位法
1、端坐向左转头。
2、向右侧卧,向右转头,与肩成45度角,如此时岀现头晕(常提示手法合适),保持姿势,待头晕结束。
3、头晕消失半分钟后,迅速向对侧起身、侧卧。要点:保持头相对肩的位置不变起身和侧卧动作快速,如同甩鞭,可以请人协助。
4、保持姿势1分钟。
每次做2遍,每日3次。
说明:
1、眩晕病因很多, Semont手法主要适用于BPPV。
2、请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和练习,配合药物治疗。
3、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头晕加重、恶心、呕吐
4、 Semont手法为耳石复位法之一,其他较复杂手法( Epley手法)建议由医生亲自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