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郭士琨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2006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 硕士学位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0余年 ,2015年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对各种颅内肿瘤及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丰富,曾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7篇。
面肌痉挛主要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的抽搐为特点,多局限于单侧,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又会进一步加重,但是查体无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尽管该疾病是良性疾病,但严重时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因而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
原发性面肌痉挛多数在中年后发病,女性较多。
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为明显。
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睑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
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重。
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什么人容易患这种疾病
临床上,确实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我们在临床当中,其实是能看出一些端倪,就是神经比较敏感的人群比较容易得面肌痉挛。比方说女同志得面肌痉挛的比较多,男同志相对较少,这是为什么呢?女同志的神经是比较敏感的。另外,年轻女性和年老女性容易得,中年女性相对少一点。所以它没有固定的一个易发人群,但是神经敏感性高的人群发病率还是相对比较高。
治疗方法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药物治疗、注射肉毒素、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目前无特效的口服药物,临床常用一些镇静安定类药物,部分患者口服药物有一定效果,然而长期药物的副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等,还有许多患者后期服用药物效果不佳;
注射肉毒素:局部注射肉毒素也可暂时缓解面肌痉挛,需要3-6个月注射一次,但长时间注射可能会引起面瘫;
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公认最有效的方法是微血管减压术,有效率在95%左右。患者进行脑干根部的磁共振面神经及微血管成像,如果发现局部有微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可采用此方法,手术方法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面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面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将一垫棉垫入血管与神经根之间,从而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的效果。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症状得到缓解。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低等特点,能够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