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杨军
杨军,儿科康复治疗师!2003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康复专业,2005年参加工作,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儿康复工作,现任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康复分会治疗学组委员,商丘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2009年参加佳木斯全国脑瘫康复学习班,2012年在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工作十余年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干预、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手足口后遗症、臂丛神经损伤、小儿各型脑瘫的治疗有着熟练的治疗技术,尤其是对小儿斜颈的治疗和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案。
斜颈分为肌性斜颈和骨性斜颈,在我们科室肌性斜颈较多见。先天性肌斜颈,俗称“歪脖子”,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幼儿畸形,其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大约0. 4%~1.9%。临床表现为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头部偏向患侧,下颏转向健侧),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是仅次于髋关节脱位、马蹄足第三大骨骼肌肉系统的先天性畸形。
小儿斜颈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引起挛缩和变短, 而造成小儿斜颈发病的原因有很多, 就原因来说可以分为四类:
(一)骨性斜颈
骨头发育不好, 骨骼异常引起的。因颈椎先天性畸形(融合、缺如、骨化)或后天伤病所致异常为主症, 导致颈斜者为骨性斜颈, 多出现颈短粗, 活动受限。
(二)姿势性斜颈
比如先天性斜视造成的姿势性斜颈。
(三)异常张力造成的斜颈
比如脑性麻痹儿童, 因不对称性张力性颈部反射而造成斜颈。
(四)肌肉性斜颈
肌肉性斜颈产生的原因:
(1)产前原因,妈妈在怀孕时,宝宝在肚子里的胎动很少,头总是蜷在一个位置,全身姿势基本不变;
(2)分娩中的产伤,在分娩的过程中胎位不正或者难产,用力拽的时候拉伤一侧肌肉;
(3)产后的调理不当,新手妈妈的喂奶姿势,抱宝宝的姿势不注意,或者过早使用枕头而造成的,月子里也是小儿容易产生斜颈的关键时期。肌肉性斜颈是大家比较常说的斜颈,也是最常见的斜颈,下面就先天性肌肉斜颈症来做进一步的介绍。
斜颈的危害
(1)颜面部不对称,影响美观;
(2)由于长期一侧着床导致斜头;
(3)椎侧畸形及胸椎代偿性侧凸;
(4)由于斜颈患儿双眼不在同一水平位,可能出现继发性斜视;
(5)由于继发性畸形导致外观不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其心理发育起负面作用。
4.斜颈的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是看斜颈是否影响到同侧脸的发育,两侧脸大小是否一边大一边小;颈部是否能摸到硬块(由于纤维组织比较硬,颈部肌肉纤维化后会出现硬块),大约1到3公分,好像长了一个瘤;头偏向一侧,下巴偏向一侧且朝上;肩关节的外展和上举功能是否受到硬结节的限制等。“胸锁乳突肌”从耳朵后突起的骨头就是乳突的位置开始,到前颈部的胸骨及锁骨处,所以称为胸锁乳突肌,是颈部众多肌肉中最大最粗的一条肌肉,左右各一条,负责头颈各方向的运动。当我们头转向右侧时,左边的胸锁乳突肌会被拉紧而变硬,肉眼就能看到,用手也可以摸到那条肌肉,如果我们不用力这些肌肉都是软的。
引起胸锁乳突肌变化可以说与子宫内的环境有直接关系,脐带绕脖、颈部在宫内扭转,宫内空间狭小限制体位直至孕妇分娩,影响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发育,颈部肌肉缺水、水肿导致纤维化,致使起于乳突止于胸骨和锁骨的胸锁乳突肌(SCM)挛缩。因副神经的长期受压加重了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反应,正常的组织如果纤维化就会出问题,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后不能正常收缩和放松,进而挛缩而形成斜颈。在臀位和产钳助产的新生儿中发现肌性斜颈的比较多见。
临床中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出现的包块是触诊中的一个重要指征,可以有单一的包块也可以有多发的包块。包块的位置也不一样,有的位于中间的位置,特点是包块比较大,摸起来比较有韧性;有的位于两端的胸锁端或者乳突端,特点是质地比较坚硬,包块较小。相对来说位于中间肌腹位置的包块容易治疗,两端的包块治疗相对困难,乳突端的包块治疗起来是最困难的。
5.斜颈的治疗方法
斜颈宝宝的治疗,越早开始介入越好小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时间在6个月之内效果比较好,在月份较大的小儿斜颈的治疗中,一些手法治疗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比如扳法等,可能会造成肌肉韧带的拉伤,关节半脱位,严重了甚至会关节脱位,压迫延髓生命中枢,甚至危及生命。由于月份越大的孩子颈椎肌肉力量越大,反抗的力量就越大,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就越高。
预防
该疾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关键。
重视姿势矫正对斜颈的孩子应采取正确的姿势纠正。哺乳时,孩子取患侧卧位。睡觉时调整卧位位置,使阳光或灯光照在病侧;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以及医学教育网原创电视机、录音机等声音也要来自病側;并可用枕头垫在病侧。母亲坐位横抱孩子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
6.斜颈多长时间能康复?
宝宝要是得了斜颈要多长时间才能康复。一般来说,斜颈治疗时间需要半年左右。姿势性斜颈越早发现治疗周期就越短,对于肿块性和肌紧张性的患儿,有研究提示,出生后1个月内接受治疗的斜颈患儿,90%可以在2个半月内恢复正常的颈部关节活动度,出生1个月后就发现治疗的患儿,治疗时间大概需要6个月左右,3-6个月后才发现并治疗,治疗需要半年以上,而且最可能需要外科手术的介入;而出生6月后才开始干预的,治疗时间更长,而且可能有少部分患儿不能恢复正常的颈部关节活动度。
7.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家庭康复早购应保证一定的牵伸治疗量;
(2)哺乳时,患儿取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
(3)睡觉时头尽量保持在中立位或下巴转向患侧;
(4)视听觉的刺激也要来自患侧上方;
(5)横抱婴儿也是患侧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