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朱运华,男,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现为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河南省委员,商丘市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兼秘书。从事医疗工作以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处理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耳科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耳显微外科及耳神经外科。
擅长各类耳科疾病的诊治,对各种导致婴幼儿、儿童及老年性听力损害的疾病有较深认识,对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手段——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术后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专业方向还涉及各类耳鸣和眩晕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鼻科方面擅长鼻部炎症性及肿瘤性疾病,如变应性鼻—鼻窦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等的诊断及内镜外科治疗;鼻喉内镜微创手术也有较深的造诣,对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及并发疾病的处理经验丰富。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指在外界没有声源时,耳内或头部产生声音的主观感觉,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症状,是耳朵在没有外界声音的情况下,患者自己听到的声音,这种情况可以持续几秒到数年。多数和耳朵本身有关系,但也有很多情况是身体不适的体现。耳鸣声表现多样,如嗡嗡声、嘶嘶声、电流声、蝉鸣声、电话铃声等。可为单侧耳鸣、双侧耳鸣或颅鸣。耳鸣可以是持续性、间歇性或搏动性。按照是否有声源,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客观性是指内部生物源性的真实声音,通过人体自身组织传导到耳内。来源包括:血管搏动、脉搏声、中耳肌肉痉挛、咽鼓管或软腭运动声音,检查者将听诊器放在耳边有时可听到耳鸣声,又称为他觉性耳鸣。相反,主观性耳鸣是一种听觉感知的幻觉,无法识别客观声音,只有患者本人可听到耳鸣声,这类耳鸣最常见。今天所提到的耳鸣主要指主观性耳鸣。目前耳鸣的发病率在5-17%之间,也有报道人群的发生率90%,真正影响我们生活工作的在1%左右。耳朵是一个异常精密的器官,人体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可以引起耳朵的反应,最常见的就是耳鸣,她宛如人体异常的报警器,当然多数在危情解除后警报器会停止报警,但是由于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和所做的事情,有时候会让我们不能很快意识到危情,较长时间的损害将产生器质性变化,比如身处噪音环境工作,长期戴耳机,长期熬夜,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状态等等。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耳鸣的报警器作用,及时发现我们身体的异常,及早脱离不良情况。
耳鸣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①外耳病变:常见于外耳道耵聍栓塞、异物、疖肿和肿瘤等;
②中耳病变:咽鼓管病变、急慢性中耳炎、肿瘤等,也可见与鼓室硬化和鼓室内血管病变等;
③内耳病变: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耳硬化症、耳毒性药物、噪声、感染所致的内耳损伤等;
④蜗后听觉系统病变:如听神经瘤、桥小脑角病变等;
⑤其他系统病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以及头部外伤引起内耳震荡等;
⑥不明原因,大多数耳鸣患者并不能找到明确病因,与耳鸣有关的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睡眠差、不良生活习惯、噪声刺激、饮食等都可能与耳鸣产生有关。
真的鸣久必聋吗?
如果患有耳鸣将来一定会耳聋吗?当出现耳鸣时,首先要进行听力检查,排除是否是耳鼻咽喉科疾病,如:外耳道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噪声性耳聋等,其首发症状可能就是耳鸣。但“鸣久必聋”这种说法不具有科学性。因为导致耳鸣健康问题出现的病因很多,既有耳部疾病,也有全身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外伤,而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耳鸣多是人体机能出了问题,不一定是耳朵器官有问题,所以不能说耳鸣一定会导致耳聋。
耳鸣的常见伴随症状?
耳聋 前面我们提到的耳鸣的原因就有耳聋导致的听觉剥夺。在绝大多数患者中耳鸣与耳聋相伴,研究显示75%-90%的耳硬化症(传导性聋)患者有耳鸣,80%以上的突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有耳鸣。尽管研究显示10%的耳鸣患者8KHz以下的听力正常,但是高频测试显示仍然存在听力损失,说明耳鸣总是与耳聋相关,即使听力阈值在正常范围内。很久以前就有人做过实验,在接近完全安静的声音屏蔽室内,此时暂时的听觉剥夺就会产生耳鸣,而用硅胶耳塞塞住一侧耳朵,7天后18例正常听力参与者有11人产生了耳鸣。因此耳鸣的患者最应当关注的首先就是是否有耳聋。当然有耳聋并不一定有耳鸣,因为统计显示50%耳聋患者没有耳鸣。
听觉过敏 是听觉通路内增益增加的结果,而且仅由声音的物理学特征所决定(也就是其强度和频谱)。听觉过敏常常发生于听力受损频率的区域,听力受损后我们的大脑对周围声音存在一片静默的区域(受损频率区)或称为黑洞,我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是当周围突然出现一个很强的声音,其频率恰好位于这片静默的区域时,我们的大脑就会特别不适应。正如我们从黑暗中突然进入强光线环境中出现刺眼的感觉是一样的道理。
恐声症 是听觉和边缘系统(可以认为是我们大脑内的第二套高级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功能性连接得到强化的结果,对特定模式的声音发生,声音的能量是次要的或无关的。在恐声症中,声音的涵义和个人既往遭遇是关键,声音的听觉特征扮演次要角色。
厌声 对某种声音感觉到特别不舒服。
幻听 是出现于听觉器官的虚幻的知觉,是精神病人常见症状之一.尤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多为真性幻听,也可有假性幻听。如病人可以清楚地告诉你。声音是通过他的耳朵听来的,声音是在外界,离他一定的距离出现的。有假性幻听的病人则会具体地说出声音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存在于他的脑子里或肚子。幻听与耳鸣最大的区别是,幻听的声音是有内容有含义的声音比如某人说话的声音,而耳鸣的声音是无内容和含义的声音比如像蝉鸣的声音。
耳鸣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耳鸣的治疗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是指对引起耳鸣的原发疾病(如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听神经瘤、鼻咽癌等)治疗。如治疗原发病后耳鸣仍持续存在,无法找到病因,则需要对症治疗,特发性耳鸣治疗的目的并不是消除耳鸣声音的存在。
目前没有耳鸣治疗的特效药,因为耳鸣的病因不同,无法用一种药物治疗所有不同病因的耳鸣。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耳鸣轻重等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首选方案。①由外耳疾病 (如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外耳道胆脂瘤等)、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粘连性中耳炎、耳硬化症等)、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听神经病、突发性耳聋、耳毒性药物等)和蜗后疾病(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肿瘤等)引起的耳鸣,则选择积极治疗原发病。②由听觉系统以外的疾病(如高血压、甲状腺机能异常、贫血、鼻咽癌等)引起的耳鸣,应注意控制原发病为原则。③对耳鸣已严重困扰了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睡眠,患者无法忍受,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者,首先要对此型患者的神经衰弱或焦虑症状进行治疗,还要教患者学会对耳鸣有的正确心理认知。大多数耳鸣的特点是在安静的情况下, 特别是夜间耳鸣加重。白天主要是环境噪声起到了掩蔽的作用。因此耳鸣患者要尽量回避安静的环境, 适当制作背景噪声如轻音乐、金鱼缸水流的声音等。药物治疗可选择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改善微循环药物、氯硝安定等。④大多数耳鸣患者症状轻、持续时间短,常被忽略,患者并未感受到耳鸣的干扰或痛苦,这类人成为“耳鸣人群”而不是“耳鸣患者”。有些耳鸣患者病史较长,开始感觉耳鸣较重,但随着时间推移后感觉耳鸣并未加重或者耳鸣减轻,不影响工作、生活、睡眠。对着这些患者,经过检查后,如果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即不是危险的耳鸣,可给予耳鸣咨询,告诉患者耳鸣是机体一种善意的提醒,是不需要消除的声音,让患者正确认识耳鸣。也就是认知行为疗法,不需要特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