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艾滋病的科普与预防

文章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作者:马玉 发布时间:2022-12-02 阅读次数:

艾滋病(AIDS),为对社会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导致的疾病。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对患者免疫系统产生攻击作用的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造成危害,导致患者体内细胞被破坏,进而使人丧失免疫功能。故患者一旦患有艾滋病,则多并发恶性肿瘤,导致患者死亡。该疾病潜伏期较长,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健康威胁。就目前医疗技术水平而言,该疾病无有效治疗方式。故应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避免艾滋病发生率。该疾病发生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面对该疾病有哪些临床治疗措施?该疾病的有效预防措施有哪些?下文对其予以阐述。

1、艾滋病临床表现

艾滋病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患者,也即是性生活活跃人群。该疾病发病后,患者多患有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等病菌感染症状。发病后数年甚至10年内,患者多无较为明显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患者多表现为感冒、流感、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随着患者发病时间延长,其临床症状逐渐增加,可表现为皮肤病、黏膜损伤、白念球菌感染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庖、淤血斑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菌对患者内脏器官产生入侵,患者会表现为次序性的发热。该症状持续时间可为3~4个月,同时患者还可伴有咳嗽、气促等症状,严重者会伴有恶性肿瘤等疾病。不同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且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均会产生。若病症侵犯患者肺部,则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若病症侵犯患者胃肠,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若病症侵犯患者神经系统,则患者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

微信图片_20230112152320.jpg

2、艾滋病治疗措施

针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除常规治疗外,还能通过抗病毒治疗方式予以干预。一般治疗措施下,应对患者实行隔离干预,避免其对其他患者产生感染。针对无症状患者,仍能正常工作与生活,使治疗措施应以患者实际临床症状予以调整。故针对艾滋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其病症发展情况,告知患者注重休息,并予以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干预。针对无法自主进食患者,则适当予以静脉输液予以营养支持。此外,还能为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对患者予以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艾滋病预防措施

有效预防措施为避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能减少该疾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第一,应坚持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第二,应禁止从事吸毒行为,避免与他人共用同一个注射器。第三,应禁止擅自实行输血工作,禁止非法或违规使用血制品,输血以及血制品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疗机构中进行,由医生指导完成。第四,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同一支牙刷以及剃须刀等个人用品。第五,性生活期间,应使用安全套,减少高危接触情况发生,该方式为预防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第六,应避免直接或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等接触,从根本上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传播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艾滋病为危害社会安全的主要疾病,目前无显著治疗措施,只能通过预防方式避免该疾病传播,提升居民安全性。故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自身安全,洁身自好,减少该疾病传播的概率,维持社会安全与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