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甲流”如何预防?

文章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作者:谢海芳 发布时间:2023-03-06 阅读次数:

“我儿子昨天半夜突然烧到39.7℃,吃了退烧药还不见退烧,我就赶紧带他去了医院,一晚上都没敢睡觉。”3月3日,家住示范区平安街道远洋新天地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他大儿子等等今年小学一年级,平时身体挺好的,突然就发烧了,到医院就诊时医生说是“甲流”引起的高烧,因害怕孩子高烧惊厥,又担心传染给一岁多的小儿子,她就带大儿子住院治疗了。

“近来科室因‘甲流’就诊的发热儿童确实较以前有所增加,‘甲流’是一种季节性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市民无须恐慌。”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群说,春季是儿童常见传染病高发的时期,中小学及托幼机构人员密集,尤其是抵抗力弱的儿童,特别容易“中招”。

李群说,本次流感病毒主要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甲型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甲流”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感染“甲流”后的主要症状为突然的高热,常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有的会发生胃肠道的不适感。与普通流感相比,甲型流感症状较重,可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反复高热、乏力、频繁呕吐、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也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老人、孩子和有基础病人群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同时,采取日常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传染和传播。

微信图片_20230306090312.jpg

李群说,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公共场所陆续开放,人员大量流动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让传染病有了可乘之机。这个季节主要流行的传染病除“甲流”外,还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结核病、水痘、麻疹、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诺如病毒、结核病、水痘和麻疹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其中,手足口病、水痘和麻疹在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猩红热主要出现在5-15岁少年、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抗病能力差者。

怎样科学有效预防“甲流”等春季传染病呢?李群建议,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性疾病三个途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注意监测,感染后的师生痊愈后再返校,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引导师生正确佩戴口罩,定期要对卫生间、食堂、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重点部位及经常接触的物品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市民个人也要注意开窗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时用纸巾等捂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合理膳食,积极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积极接种疫苗,一旦出现发热或其他不适,及时就医,切莫不遵医嘱随意服药。目前,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甲流”等春季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