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顺利运转依赖于冠状动脉提供的血液和氧气。因此,当冠状动脉受到损伤或是堵塞时就会导致心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血液中的脂质沿着动脉内壁形成斑块,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斑块硬化并且增大,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并在某些情况下形成血栓。这种情况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并增加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检查冠脉的方法就是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DSA介入检查。冠脉介入费用较高,而且有创伤,不推荐作为初步常规检查。
冠状动脉CTA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高压注射造影剂和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检查。在检查中,患者需要躺在床上,将注射器连接到手臂上,注射造影剂。扫描开始后,计算机会生成一个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状况,包括是否存在狭窄和其他异常。
冠状动脉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不需要插管到心脏或动脉中进行检查,因此它比其他检查方法更受欢迎,如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磁共振成像。CTA检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通常只需几分钟。对于需要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者其他异常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查方法。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孕妇、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或对造影剂过敏的人,应慎重考虑该检查方法的适用性。显示冠状动脉先天畸形、变异,有无钙化或软斑块性质,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有助于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进展及治疗后的评估。对左心房及肺静脉的成像及径线测量是心内科做射频消融前必不可少的检查。并非所有的冠脉CT检查结果都能很清晰地显示心脏病变,特别是对于一些钙化明显或是植入过支架的患者,成像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心率的快慢也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之一,心率越快成像质量越差。当前的64排CT要求患者心率控制在60次/分以下,而更快的256排和双源CT可以大大降低对于心率的要求,从而让心率更快或心律不齐的患者也可以接受冠脉CT检查。不过,对于某些患者,冠脉CT的成像结果可能会高估病变的狭窄程度,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随着冠脉CT技术的进步,成像质量和适用范围也将得到不断提高。在进行冠脉CTA检查时,需要注意到一些潜在的风险,如过敏反应、造影剂肾损害和X线辐射。过敏反应。在进行冠脉CTA检查时,可能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以使血管在X线下显像。然而,这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包括轻度的皮肤发红、荨麻疹等,也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比例较低,但对于过敏体质或平素对海产品过敏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造影剂肾损害。造影剂对肾脏功能有损害,特别是对于本来肾功能不佳的患者,这种损害更为显著。这种状况被称为造影剂肾病。因此,高龄、患有糖尿病或基础肾脏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如果需要进行此项检查,可以通过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从而减少肾脏的负担。最后是X线辐射。冠脉CTA检查的辐射剂量较大,但是现代技术的改进,如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好的放射剂量控制技术等,已经使辐射量大大减少。此外,冠脉CTA检查通常只需进行一次,而不需要进行重复检查,因此辐射风险可以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