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用心呵护卒中后抑郁 提患者高生活质量

文章来源:神经内科二病区 作者:刘春霞 发布时间:2024-04-16 阅读次数:

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在卒中发生后出现的以抑郁症状群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称的显著的心境低落。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卒中后患者的认知损害以及自杀意念和行为,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那么,如何减少卒中后抑郁呢?

一、有效识别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是指在卒中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情绪问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和性格的变化:焦虑易激惹情绪不稳、情绪低落经常感到委屈想哭,语言减少、不爱与人交往、多疑。

2.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经常失眠、梦多、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夜间易醒或早醒。

3.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对以前喜欢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经常闭门不出。

4.食欲改变、体重波动常常伴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有时感心慌、胸闷、气短、头晕头疼、周身不适等。

5.身体疲劳、精力不足以前能胜任的工作和家务不能胜任,总感觉疲乏,懒得活动。

6.悲观无价值感:对未来不抱希望,常常感到孤独、绝望,害怕和无助,经常自责,有时有自杀的念头。

7.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

二、哪些人容易患卒中后抑郁?

1.神经功能缺失:通常情况下失程度越严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就越差;患者病情越重,其心理受刺激程度也大,PSD的发生率及程度也越高。

2.个体因素: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激惹)的产生与其性格密切相关。内向型患者负性情绪比其他性格者更为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内向型患者内在适应性相对较差,由应激原引起的应激反应更大,容易出现情感障碍。

3.家庭及社会因素: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患者发病后的情绪及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家庭不和谐的卒中患者容易诱发PSD的发生。

三、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危害

1.影响生活质量

2.增加心血管风险

3.干扰康复进程

4.增加卒中再发风险

5.增加自杀风险 

四、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健康指导

1.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患者需要认识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要陷入消极的情绪中,而是要积极接受治疗。卒中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恢复身体功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身体的疼痛和不适感。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活动,如听音乐、绘画、阅读等。这些活动也可以帮助患者充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家人的支持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要。与患者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家庭成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给予患者关爱、安慰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立的,有人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家属可以陪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同时,也要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展,避免过度要求或施加压力。家庭成员可以陪伴患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帮助他们重建社交网络。这有助于患者缓解孤独感,增强社交支持家庭成员可以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如协助日常起居、饮食和卫生等。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心理康复。

3.社会的支持良好的社会医疗保险可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或朋友的关心,有利于减轻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4.睡眠支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积极帮助其解决失眠问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鼓励患者白天应参加各类活动,减少日间睡眠时间,以利于晚间正常入睡。入睡前不宜让患者参加可引起兴奋、激动的娱乐活动,教会患者一些利于睡眠的方法,如温水泡脚、全身放松术等。

5.心理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帮助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本身对患者的抑郁有很好治疗作用。多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康复训练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对患者每天的进步要给予表扬,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得以有效提高。

7.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等。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遵循医嘱。

在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是卒中后康复的重要一环。通过接受现实、保持乐观、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寻找兴趣爱好以及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卒中后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面对生活,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