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正确认识输液 促进合理用药

文章来源:药学部 作者:贾号 发布时间:2024-10-30 阅读次数:

图片6.jpg

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人数在39万以上,输液潜在风险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静脉输液是指将各种药物及血液通过静脉输入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与口服、舌下含服、皮下或肌肉注射等用药方式相比,药物利用率更高,起效速度更快。但正是因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跳过了人体识别外来物质的免疫环节,也更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一、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输液疗效更好?

以普通感冒为例,人们往往由于难以忍受在感冒3-5天时出现的发热、咳嗽和鼻塞等症状而选择输液治疗,然而感冒病程通常需持续7-10天,即使不用药物干预,相关症状也会自然减轻,人们因此产生了见效快、疗效好的错觉。

二、哪些情况适合输液呢?

静脉输液主要用于吞咽困难;存在严重吸收障碍的病人(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出现病情危急,药物在组织中需要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等情况下的治疗。

三、滥用输液有什么危害?

输液需要刺穿静脉,直接破坏了人体皮肤屏障,属于侵入性操作,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在无菌环境中操作,操作不当会增加感染风险;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还可能会对多种器官造成巨大负荷;盲目输液、不规范输液,不仅存在安全风险,也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建议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合理用药、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