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将药液雾化成粒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后,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气道并沉积于肺部,从而发挥防治疾病作用的治疗方法。
一、常用小容量雾化装置怎么选择?
雾化装置是一种将药液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的药物递送装置。小容量雾化装置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5-20ml。选择雾化吸入装置时,主要考察雾化效能相关参数,其中有效雾粒粒径和单位时间释雾量是重要的选择指标,有效雾粒粒径是指能够沉积于气道和肺部的具有治疗价值的雾化气溶胶微粒的直径,以3-5μm 为佳,单位时间释雾量(雾化速率)决定吸入肺部的有效药物量,释雾量大能更有效发挥治疗效果,但药物短时间大量进入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应综合评估选择患者能耐受的适宜释雾量才能达到最佳 治疗效果。

二、面罩式吸入器和口含式吸入器,选择哪个更好?
面罩式吸入器是通过鼻腔或者口腔吸入治疗,但更多的是通过鼻腔进入,经鼻吸入时气流量小,且鼻内的机械阻挡及无效腔易导致药物在鼻腔中潴留,药物的使用率较低。
口含式吸入器是直接通过口腔吸入治疗相较于面罩式吸入器药物损耗小,肺内药物沉积多,药物疗效更佳。雾化吸入时,应优先选择口含式吸入器。
但下列情况选择面罩式吸入器更好:
①年龄< 3岁的儿童;
②因体力、智力、理解力、协调能力障碍或其他原因无法配合口含式雾化的患者;
③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的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④明显低氧不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使用面罩雾化比口含器雾化式更有利于改善缺氧。
部分药物需使用特定的雾化器,例如国内已上市的吸入用伊洛前列素溶液、妥布霉素吸入溶液。因此应综合考虑情况、疾病诊断、药物性质、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的雾化装置,从而提高雾化药物疗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儿童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儿童下气道较成人狭窄,易发生痉挛或堵塞,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儿童呼吸频率快,吸气流速及肺活量小,易使用鼻呼吸,使用口含器或哭闹时,药物难以递送到下呼吸道。为保持平静呼吸可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治疗前30min内不应进食,对不能采取坐位婴幼儿,应抬高其头部并与胸部呈30°。面罩必须紧贴口鼻部,口含器不能太深入喉部。无法使用口含器的儿童可使用面罩吸入。为避免药物刺激面部和眼睛,治疗时让面罩缓慢靠近患儿,使其逐渐适应雾化液的温度,防止急剧吸入冷雾气引起刺激性咳嗽。手持药杯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药液倾斜外溢。雾化结束后应进行及时的面部清洁,若使用含有激素的雾化液,还应清洁口腔,对于不会漱口的婴幼儿,可用0.9%氯化钠溶液棉签擦拭其口腔,再适量喂水。每次雾化结束后需彻底清洗雾化装置、干燥保存、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