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病理科普之免疫组化

文章来源:病理科 作者:王丹 发布时间:2024-12-04 阅读次数:

部分患者朋友做完病理活检后,还会被要求加做免疫组化,心中不免产生疑问,免疫组化是啥,为什么要做

一、什么是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全称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病理科常用的一种技术性检查方法。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利用已知抗体特异性结合肿瘤的抗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肿瘤的性质以及组织学类型。

二、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肿瘤形态多种多样,仅从常规石蜡切片有时观察很难进行准确诊断,这时加做需要免疫组化辅助诊断。常规石蜡切片是借助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对肿瘤进行分析,而免疫组化切片则是从分子层面检测细胞蛋白水平的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特别是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预后判断以及治疗靶标的检查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些高分化的恶性肿瘤,由于异型性小,与良性肿瘤很难区分,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借助免疫组化来辅助我们鉴别诊断。

2、转移性肿瘤的原发部位的判定。一些肿瘤在发现时只表现为转移性,而原发部位临床通过常规检查很难找到。此刻加做免疫组化有助于判定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前列腺肿瘤、肺部肿瘤等转移肿瘤的组织来源。如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可考虑甲状腺转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阳性可考虑前列腺转移。

3、提高微小转移癌灶的发现率。许多肿瘤的转移在早期常表现为单个肿瘤细胞,很难辨认,这时免疫组化染色可有效提高淋巴结及血管中肿瘤转移的检出率,及时准确的发现微小转移癌灶。

4. 肿瘤组织转移潜能的检测。肿瘤的转移与肿瘤自身的基因改变关系密切。通过免疫组化对转移相关基因指标进行标记,提示肿瘤的转移潜能。如Ki67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转移潜能,预后较差。

5.激素受体判定预后及治疗反应。许多肿瘤有激素受体的表达,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如对乳腺癌中ERPR的检测,有助于决定临床治疗中是否需要加入内分泌阻断治疗,并预测预后。一般来说,肿瘤激素受体表达阳性,其预后较为理想,反之则较差。

6.指导肿瘤的治疗。肿瘤细胞中可表达一些特殊的蛋白,通过运出进入肿瘤细胞中的抗癌药物或降解抗癌药物,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因此,对这些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可判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对某些蛋白的检测还是靶向治疗的依据。如乳腺癌Her-2蛋白3+是可接受赫赛汀治疗的指征。

不同的类型的肿瘤,往往治疗方案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肿瘤进行病理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助力临床医师为患者科学确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