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加拿大圣公会创建的“圣保罗医院”,始建于1912年,迄今,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在百年时间的打磨中积累了属于她自己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百年医魂》系列报道:圣保罗福语、改革新路、大医精诚、人才战略、科技之光、至此篇文化音韵已结束,笔者始终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把她的历史、中西医疗文化交融、名医打造、核心价值观以及她的传承与变革展示给人们,使广大读者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一种纯净而顽强的力量,能够找回一些标准和智慧,至少可以这样告诉人们,无论现代医学如何变革,其为医之道——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
古建筑:承载百年辉煌
一走进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便可以嗅到历史的气味;穿过120急救中心广场的水泥栏栅,走到曲径通幽的东花园深处,一个幽静、深远的所在如此历历在目的矗立在眼前:冰铁屋顶,飞檐挑角,青灰色墙体,简约流畅的建筑风格,面向东方,宛如矫燕展飞;一块青石碑上娟秀灵动的刻着她的芳名:圣保罗医院旧址。
1921年建设,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现有的5座建筑几乎可以再现当年圣保罗医院的“完整”,只不过这种“完整”在现代化高楼大厦的衬托下已具有另外一种意义。站在这里,仰视着她的气韵,尽管烟尖在百年风雨之中,在翠竹摇曳、绿草鲜花以及百年古柏的掩映下,无处不透出她高贵、典雅的气息。可以想象,在100年前贫穷落后的中原大地,她的芳姿是多么耀眼夺目。
带着肃然起敬而又惴惴不安的心情,用手推开尘封已久的深绿色双扇大门,悄然走进这座具有传奇宗教色彩的圣保罗医院老病房,脚下踩着陈旧斑剥的红色木质地板,从一间间病房的窗口中寻找着早年的记忆,时光仿佛穿过了历史的长河,回到了那个中西冗杂,苏醒沉眠的二十世纪初的岁月。
1917年到1926年,加拿大圣公会河南教会会督威廉?怀特(中文名字怀履光)筹款建设圣保罗医院,历经九年建成了包括门诊楼、病房楼、圣爱堂、门房钟楼等15座建筑群。其中的主体建筑为门诊病房合一的病房楼。病房楼为砖木结构,分别设有候诊厅、男女门诊、药房、男女大病房、单间病房,接产房、婴儿房、手术室;地下室设储藏室、伙房、餐厅、图书室等。建筑面积2605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病房楼不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空间设计合理,利用率高,一直使用二十世纪80年代。
医院北端保存完好的还有3幢加籍大夫、护士楼,每幢为二层,450平方米,有地下室、供暖和通风装置。到了1926年,医院已占地205亩,花园洋房,藤树绕墙,绿草如茵,形成了医院、学校、农场连成一片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特殊区域。
1997年,商丘撤地设市,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由此更名。和这个崭新名字一起诞生的还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十年规划图”。规划图中,10万平方米的新门诊、新病房大楼和配套建设用房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
2007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领导和职工用了10年时间,用聪明才智、用辛勤汗水把蓝图变成了现实。
路难行,意深远。新建筑,崇尚未来,流光溢彩;古建筑,承载辉煌,古朴典雅;二十世纪的圣保罗医院,以她特殊的方式撞开中国几千年传统医学的铁门槛,在百年时间内,她见证了一种新医学精神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场合里如何体现;见证了一所百年老院在命运的漩涡中破碎、重整,坚持至今;见证了二十一世纪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又以崭新的姿态从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中浴火重生,新一届党委班子带领医院职工在新医疗形势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核心价值观: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这一核心价值观始终融入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血脉和文化之中,这其中的秘诀并非是一个口号、一次培训、一个战略目标所能够揭示的。当你走进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患者的时候,你或许会感受到医院从服务系统、空间设计、医疗流程等,都是该机构核心价值的显著体现,医院的一切战略规划、运营策略、联合会诊、管理模式无不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这一核心价值观定义并指导着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进的方向。
在圣保罗医院时期,医院完全按照外国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管理医院。病历、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用英文书写,处方用拉丁文,住院病人不准家属陪护,医疗、护理、饮食、生活、卫生均有医生、护士、清洁工人负责。家人、亲朋探视严格遵守探视时间。护士、护工定时巡视病房,上班穿软底鞋,清洁工上班不离岗位,随时打扫并保持病房卫生,病房不准大声说话,避免一切噪音,保证病房安静。第3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吴静芳在回忆中说:病房温馨、安静,医生查房、护理用具摆放、病历书写、与病人交流谈话的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而这些规范和要求不是写在纸张上的,是实际行动的一脉相传,制度无所不在,又无任何存在形式,做到这些关键是理念的根深蒂固。
二十一世纪,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进入一个新纪元。该院的《服务规范》就诞生于新世纪的开始。《服务规范》是市一院人用百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共同价值观,她是这样告诉人们的:“我们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力求给病人更多的关怀”。规范中根据医院各诊疗、护理单元的不同特点,规定了235句服务用语;医疗行为、仪表、举止、言谈、诊疗都有严格的规定;粉红色、浅蓝色、浅绿色等符合人性化特点的颜色被广泛应用到小儿科、妇产科、ICU病房、手术室。这些规范化的话语和行为准则不是被刻板的应用,也不需要牵强附会,医务人员会对不同人群特点用更贴近患病者心理的语言进行交流;例如:“对于急诊科在接到120急救中心信息之后5分钟之内出车”,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是这样理解的:“从穿上白大衣走上岗位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战场上冲锋的战士,急救信号就是冲锋的号角。”
“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医生不仅要关心患者个体本身的病情,又强调关心患者的精神需求,这种服务理念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该模式的优点。有一位患者在写给医院的感谢信中描述了她就诊的经历,信中说:“我是一位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我来到贵院神经内科门诊,一位有经验的主任医师接待了我,他首先听我讲述病情,尽管我的叙述杂乱无章,他听的很耐心,之后他反复问我还有什么别的问题,直到我认为已经说完了为止。根据我的叙述,那位专家为我做出了明确的诊断,开了一些便宜的药。他鼓励我要多和别人交朋友,不要依赖药物治疗,就诊之后,我的病情已好了三分,我认为这样的医生才真是为患者着想的。”
医院每年都有一批新的职工走向医疗岗位,当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一院人”的时候,“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就会被内化,并且牢记于心。这一价值观不是通过刻意的教育手段来维系的,而是作为一种文化被代代传承。
三名战略:弘扬百年品牌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所百年老院,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享有盛誉。多年来,医院党委在弘扬百年品牌优势的基础上,以科技发展为前提,实施“三名战略”,努力打造人才、科技、服务三大优势和人有专长、科有特色、院有形象的三大品牌。
人才优势与品牌:医院把培训作为对员工的第一切入点,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提高员工的素质。在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上,医院将自行培养和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结合起来。在院内,采取以老带新、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来院讲学、讲座;在院外,则选派优秀人员到国内外名院去研修考察、鼓励员工报考研究生班学习深造。医院大力提倡和鼓励科技创新,努力为大家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打造出了以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脑外科、心脑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等为代表的重点科室,培育了一支由205名高级正副主任医师组成的强势医疗团队。仅近十年,100余项科研项目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1300多篇论文在国际、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发表或进行学术交流,申请国家级实用专利9项。
科技优势与品牌: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而决定医院生命的因素除医生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外,还要取决于设备的精密程度。医院的决策层就此做出了“精打细算严管理,积累资金置设备;打造科技强势,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决策。经过多年节俭务实的运作,医院已拥有先进的核磁共振、CT、彩超、等大型设备260台件。这些高科技设备与高素质的人才相匹配,提高了诊断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患者康复的时间。
服务优势与品牌:医院很早就提出了“服务求发展”的服务理念,并制定出了一系列举措,让患者明明白白的花钱,踏踏实实的看病。近年来,医院大力开展了廉洁行医教育,大力倡导了医学人文精神和礼仪服务、微笑服务、感动式服务。为把这些理念变成行动,医院特聘请了北大教授来院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组织到先进的医院参观学习。2004年,医院提出了“人性化服务”,把患者的需求,患者的满意作为衡量医疗工作唯一标准;提高了医务工作者“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党旗:飘扬在心中
生活中的一种符号,一个标志,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内涵,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深深的思考。
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全体员工的心中,没有任何一项标志,能像中国共产党党旗那样凝聚着他们对党的热爱。他们把对党的热爱倾注于医疗工作中,在危难时刻,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们会说:“让我去吧,我是党的人。”
2003年春天,“非典”流行,市一院全体员工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决心书”;他们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用自己的牺牲精神诠释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理想。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市一院的员工慷慨解囊,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医院成立“抗震救灾救护应急队”,一位年轻医生在“请战书”中写道:“我是一名年轻医生,请组织给我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一定用我的技术和热血为党旗增辉。”
2008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年轻的共产党员、女医生陈红梅,拿出多年的储蓄,购买了6000元钱的急救药品、器械,慰问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解放军官兵,她的壮举被喻为“人民健康的好卫士。”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门诊诊室前、电梯上、治疗室里,都有胸前佩戴“共产党员”标志的义务服务员工,他们主动帮助患者,鲜红的党旗闪耀着光芒。
在井冈山、焦裕禄纪念馆、孔繁森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参观学习的身影,他们一次又一次站在鲜红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言。
这一切,均来自于该院始终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委。
多年来,医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和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宗旨”教育和医德医风相结合教育,培养了一批作风务实、廉洁行医、乐于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鲜红的旗帜的模范作用。”
嘹亮的院歌唱起来
“我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我们有一个骄傲的昨天,当金色的太阳又一次升起,我们在新的起点肩并肩;救死扶伤连着你和我,继往开来走向美好的明天……”这首由河南大学教授平黎明和医院职工郭来喜共同创作的《走向美好的明天》的院歌在2004年医院总结工作大会上正式唱起来,嘹亮的院歌回荡在医院五楼大礼堂。一名老职工激动地说:“唱着自己的院歌,感受市一院人的自豪感。”
2004年的春天,医院党委站在医院管理的新起点上,全面启动了医院文化建设工程。以“以病人为中心”为核心价值观的医院文化建设全面展开。院训、医院精神、院徽、院旗在经过慎密的征求意见和评选后,正式启用。
医院院训:重德、精业、求实、创新。
医院精神:严格管理、发展内涵,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科学求实、赶超一流。
品格导向:忠诚、自律、追求卓越。
办院宗旨: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科学为先导,以服务求发展。
院徽:由“市一院”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S、Y、Y”和表示建院年份的“1912”构成。象征蓝色天宇、苍茫大地的“S”如同彩体当空,拥抱着由绿色幼苗、橄榄枝和天使翅膀构成“Y”“Y”字母,寓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昭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广阔的天地间发展创新、与时俱进、风雨兼程、走向辉煌。
院旗:院旗面为天蓝色,喻示蓝天;旗面上印制医院院徽和大写“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汉字字样,汉字下面是英文字母。这竿旗帜和鲜红的五星红旗,红十字会旗共同飘扬在医院的上空,成为市一院人心中的标志。
闪光的护士之星
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小步疾走在病房里的护士们,洁白的工作衣、护士帽和充满朝气的笑脸格外引人注目,在她们胸前除按医院要求佩戴统一蓝色工作标牌外,还佩戴有一个红色圆形的星级服务标志,这是该院护理工作的特色和亮点。2000年,护理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在护理队伍中开展星级服务。该星级服务分“五颗星”、“四颗星”、“三颗星”、“二颗星”四个等级,“五颗星”是最高等级。星级服务的评选根据个人工作质量、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综合测评、理论考核、操作技能等,每半年考核一次,平时实行动态考核。护理部主任张丽华在谈到这一方案时说:星级不仅是等级的差别,又是荣誉的象征,它追求的是环境的舒适、优雅、服务内涵和外在形象的统一效果,当护士接触到一个新的患者,就会把这种服务应用到护理的各个环节中去,让患者体会“患者需求第一”的感觉,这种护理模式不是单一的制度,这是我们自己特有的护理文化氛围和价值观。不论是刚刚入院的护士,还是经验丰富的护士,她们都要接受广泛的价值观教育,并不断将核心价值观、职业荣誉感灌输到她们的血液中,印刻在脑海里,最终变为为患者服务的能动性。
韩雪迎是一名年轻护士,她参加了2010年“河南省急救技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大比武”,获得该项技能比武第一名并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在比赛前的训练中,她每天练习40—50次,每做一轮徒手心肺复苏,要吹气10次,心脏按压30次,一天下来,她的双手在重叠的重压下变得青紫,可她仍然坚持着。
王敬、刘俐、司花慧都是这几年毕业的本科护士,她们在2010年“河南省急救技术竞赛”中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王敬在总结表彰会上说:“我们的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把‘提灯’的光辉洒遍全人类,护理前辈吴静芳荣获第33届南丁格尔奖章,我们要发挥优良传统,争取最大光荣。”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来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你会时时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中心广场:飘扬着三面旗帜:鲜艳的五星红旗、医疗卫生旗、蓝色的院旗高高飘扬;喷泉的水花晶莹光洁,相映成辉。
十楼会议室:“我爱中华读书报告会”的横幅格外醒目,青年医护工作者身着洁白的工作服整齐地坐在会议室;台上,一位青年医师正在向大家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
九楼会议室:医院党委班子正在进行“中心组学习”活动,院长韩传恩在领学胡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班子成员纷纷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门诊大厅:“您好,请跟我来。”一位右臂带着红色袖标,上写“为您服务”字样的青年志愿者正在为患者做导医服务。这是该院开展的“优质服务”系列活动的其中一项活动。每到就医高峰,机关工作人员走出办公室,退休老干部走出家庭,他们佩带袖标,奔忙于各个诊室、检查室门前,协助需要帮助的患者就诊检查。
图书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1500万余册,各种报刊杂志7500余册,外文杂志7种类。来这里查阅资料,看书的医务人员或坐在明亮的窗前,或斜靠在书架边,图书馆非常安静,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走路轻手轻脚,说话小声低语,在图书馆阅读如同荡漾在知识的海洋里。
文化走廊:从南大门到病房楼入口长约66米,由14块用不锈钢和有机玻璃制成的大型宣传版面竖立在两侧,医院职工称它为“文化走廊”。十四块版面共展出了十个篇章的内容:历史回顾、医院文化、科技之光、天使之歌、精神之韵、廉洁清风、人文关怀、交流合作、分院风采、改革新路。全面展示了医院的历史、文化、科技、服务、发展与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
多年来,医院党委十分重视医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并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首先,医院成立了“十个文体团队”,即:军乐队、鼓乐队、舞蹈队、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队、棋牌协会、钓鱼协会、书法协会。利用节日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计算机技能大赛,书法摄影比赛,钓鱼比赛,冬季职工运动会等。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性职工”和“四创两争”、“百日技能大练兵”活动;推行了“首席员工”评选制度;2007年成立的“礼仪讲解团”,三年来接待来院参观、学习、访问团16次,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把医院文化建设的理念,通过活动的形式,使职工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医院文化,把医院文化内涵融入到了实际工作中去。
辉煌成就,继往开来
成绩令人瞩目,荣誉纷至沓来。几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品牌医院”、“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省、市级先进称号100多项;40多人荣获省劳模、医德标兵、优秀专家、“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优秀护士”、“十佳医德标兵”、“技术标兵”、“人民健康好卫士”等称号;100多人获市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谈到医院今后的发展,院长韩传恩深情地说:“医院有百年历史,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质量文化等方面有着比较深厚的积淀,这是几代人孜孜不倦,艰苦奋斗得来的。今后我们要认真总结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做到一如既往,发扬光大。在构建和谐社会大主题的今天,群众对医院的服务有着更高、更新的要求。医院必须把服务群众与提升核心竞争力于正确的办院宗旨中,始终把握发展这个主题,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我们这一代人要秉承继承、整合、创新这一原则,把百年老院的品牌打造得更加响亮。
(原载2011年1月26日《商丘日报》第B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