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人物故事(10)

文章来源:<a href='http://' target=_blan 作者:记者 徐莹 发布时间:2012-04-09 阅读次数:

 

梁园区平原街道办事处徐庄村的徐磊是个孝子,在面对婆媳问题时,不管每次的错误在谁,只要妻子和母亲发生争吵,他毫无疑问地都会站在母亲这一边。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我不允许任何人说母亲半句坏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母亲!”因为在31年前,母亲在生下他时,承受了其他女人所无法承受的巨大痛苦。如果那个时候,家里人没有用马车载着母亲迅速赶到北关医院(现在的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他了。
往昔回顾
今年31岁的徐磊出生于1981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是母亲徐国英怀的第一胎。30多年前的农村,没有B超。那时,孕妇和家人只能估摸着算日子来推断大概的生产时间,一般在孕妇肚子出现疼痛且伴有剧烈反应的时候,就会马上叫来村里的接生婆接生。
“那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晚上,我的肚子突然痛起来,家里人赶紧请来了接生婆。接生婆一摸我的肚子,当时就吓得不敢接了。她说,前些天邻村有一个孕妇生产时也是这样的胎位,那个婴儿刚一出生就断气了。之后又接连找了好几个接生婆,可她们怕出事都不敢接,当时可急坏了全家人。”徐国英说,正月二十八一大早,家里人就慌忙赶着马车把她送到了北关医院(现在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她清晰地记得,当时给她接诊的那个妇科医生年纪不大,医生只是看了一下她的肚子,就马上断定腹中胎儿的头颅没有“下转”,是个“横胎”。于是,医院很快便准备了剖宫产手术。
上午11时许,儿子徐磊顺利出生,重4.15公斤。看到徐国英母子相安无事,一家人喜极而泣。
在医院,母子俩得到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生下儿子的第七天,手术刀口拆线。第八天,母子二人平安出院。
真诚感谢
得知本报开设这样一个栏目,徐国英很快便找到记者,请求记者一定要代她向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徐国英说,如果没有市第一人民医院那些医术高明、敬业奉献的医务工作者,也就没有儿子的今天,就没有她全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儿子知道当初母亲生下他时的艰难不易,对她非常孝顺。目前,虽然儿子在事业上没有取得太大的成绩,但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她感到很欣慰。
 
(原载2012年4月9日《京九晚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