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

媒体报道:一位急诊护士的闪光足迹

文章来源:《医药卫生报》 作者:记者 赵忠民/通讯员 陈钦正 发布时间:2014-05-15 阅读次数:

 

跟韩雪迎打过交道的人都说,她是一个业务能力强,敬业、能吃苦,办事雷厉风行的人。
2013年,她全票当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门诊护士长。同事们都说,医院急诊门诊护士长非她莫属。
同事们认为,工作中,韩雪迎是良师益友;生活中,韩雪迎就是自己的亲姐妹。
近14年的急救护理工作中,韩雪迎将美丽定格在燕尾帽下,用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
青春在进取中飞扬
韩雪迎2000年8月参加工作,在心胸外科、儿科学习半年后,一直在急诊科从事急诊护理工作。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她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韩雪迎就把苦练基本功放在第一位。
韩雪迎虚心向护理前辈请教,工作之余大量阅读及查看最新急救知识。她擅长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急诊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护理;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洗胃术、骨髓腔穿刺输液技术、电除颤技术;熟练运用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机、血糖仪、洗胃机、除颤仪等仪器。
韩雪迎创新开展的骨髓腔输液技术应用到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效果显著,被评为医院新业务、新技能三等奖。
2010年,韩雪迎在省、市急救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为她发出特别嘉奖令。同年,她取得了“国际心肺复苏培训师”资质。
为了强化医疗急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商丘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120急救中心及医院临床科室邀请她进行多场急救技能表演。2013年5月,商丘电视台科教频道《健康热线》栏目制作并播出科普宣教片,邀请她演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韩雪迎注重观察,业务上刻苦钻研,技术操作中精益求精。
众所周知,急诊科工作在于一个“急”字。眼快、脑快、手快,是急诊科护理的特点,工作忙、风险大,车祸、中毒、昏迷、血肉模糊的患者全都送往急诊科,患者病情变化快,抢救的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护士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救治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3年冬至那天,一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刚结束,120电话突然响起,一名交通事故重症外伤患者正在被送往医院途中,让大家做好接诊准备。不久,一名5岁的小男孩儿被送到了医院。
韩雪迎立刻迎上前去,看到患者面部全是血,鼻子、嘴巴、右耳此时还有鲜血流出,孩子躁动不安,呼吸急促。韩雪迎立即进入抢救室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同时,值班医生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了挽救生命,必须进行头颅CT检查,以确诊出问题的部位,确保正确的治疗,为手术争取时间,如果在抢救室继续抢救,治标不治本,等待时间越长,患者生还的概率越低,但患者在检查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因病情较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患者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瘫坐在地上,患者的母亲跪在地上,不停地朝着抢救室的方向磕头,嘴里说着“求求你们了,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他还这么小,我就这么一个孩子!”
时间就是生命,不能再等待,韩雪迎抱起患者、携带简易呼吸器飞奔到四楼CT室进行头颅CT检查。为了患者的安全,她一直守候在患者身旁,没有考虑射线对自己身体的危害,CT检查刚结束示颅底骨折,患者突然呕吐出大量的血性分泌物,呼吸抑制。
韩雪迎立刻蹲下身去,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采取头低足高位,用手将其口中的窒息物抠出来,用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呼吸很快恢复正常,这时下班时间已经到了,四楼B超室人员马上要到一楼上班了,如果关掉机器再开机需要1分多钟。时间紧促,韩雪迎一边请CT室值班人员往B超室打电话,让其准备迎接患者,一边抱起全身是血的患者赶往B超室,检查后立即同急诊外科值班医生一起,护送患者至住院楼七楼脑外科病区住院,一位同事提前按电梯,通知病房医生及手术室做好接诊准备,生死接力就这样在楼道里展开了,从患者被送进急诊室行输液抢救,CT、B超检查到住院进入手术室行急诊手术,整个过程只用了15分钟。
当患者被送进手术室时,其家属赶过去,他们哭着握住韩雪迎的手表示感谢。
第二天刚一上班,韩雪迎就打电话询问患者的情况,得知手术非常顺利,各项监测指标正常,一阵喜悦涌上心头,职业的神圣,莫过于此……
最美情怀是奉献
韩雪迎立足本职,甘于奉献。在历次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治中,她总是冲锋在前。
2003年,“非典”暴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韩雪迎深知投入“抗非”一线意味着什么。当时,她正在休婚假。疫情就是命令,她毅然投入到“抗非”工作中。她与科室人员并肩作战,负责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接诊、分诊、转诊、排查等工作。
一天,120指挥中心通知:在商丘市民主路与凯旋路附近,两名从国外返回的留学生有低热症状。韩雪迎和同事迅速到达现场,发现路旁只站着一名学生,另一名学生吓得躲到路边的大树旁。经过解释与开导,患者紧紧抓住韩雪迎的手,坐上了救护车。为了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韩雪迎一路上耐心劝慰……到了医院,患者对她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2009年4月,韩雪迎的母亲遭遇车祸住院治疗,连续2次进行开颅手术,一直处于病危状态。当时,正值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每天急诊工作量多达300多人次。患者多,护理人员少。
在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下,韩雪迎忍痛把卧病在床的母亲交给丈夫照顾,自己却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
2010年,在甲型流感蔓延时,韩雪迎又主动请缨,积极参战,负责护理重症肺炎患者。
怀孕8个月的朱女士因发热3天,呼吸困难,入住监护病房。在被确诊为重症肺炎后,患者立即行剖宫产手术,当天22时,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精神状态极差,全身浮肿,尿液引流袋引流出少量的血性尿液。韩雪迎查看患者的病历,发现手术过程中患者仅有尿液70毫升,她立即把病情报告值班医生,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逐渐至烦躁昏迷状态,为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用针管抽吸尿液,使尿量记录更加准确,肾病科医师会诊后立即对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
经过两天两夜的精心护理,朱女士终于清醒了。朱女士醒来后,看到身上的导尿管、氧气管、深静脉置管、动脉置管、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等,表现出一种高度的恐慌、害怕,拒绝吃饭,拒绝说话,看到来人无任何表情。
看到这种情况,韩雪迎非常着急,为了让朱女士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韩雪迎不厌其烦地与其沟通,谈家庭、谈孩子、谈生活,给其看孩子的照片,进行生活护理,为其洗头、擦身等。后来,患者把韩雪迎当成朋友。通过沟通交流,患者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春节期间,医院领导及护理姐妹们为患者送来了鲜花、面包和水饺,朱女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朱女士住院的两个月里,韩雪迎与朱女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院时,朱女士特意送去了鲜花和锦旗。
韩雪迎说:“护理工作虽然苦和累,但是看到一个个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时,方显护理工作的平凡而伟大,伟大在于对生命的呵护与延伸,正是这平凡细微的工作,撑起了人世间最亮丽的天空,营造了人世间最温暖的情怀。”
近年来,在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等历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中,韩雪迎临危受命,有序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使众多伤员得到及时救治。一个个战场、一起起险情、一次次考验,使韩雪迎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急诊人员,韩雪迎时刻处于待命状态,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接到险情总是第一时间到达工作岗位。
在近14年的急诊工作中,韩雪迎在家过除夕的日子屈指可数。越是假期,急诊工作就会越忙。夜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病情突发的变数使人不敢放松警惕,突发事件使人精神紧张,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让人担惊受怕。
长时间、高强度的急诊抢救工作,使韩雪迎患上了颈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积液,医生多次提醒她卧床休息,但她一直忘我地工作。正如她在演讲中所说:“作为急救工作者,我工作着、欣慰着。当看到一个个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那一刻,所有的痛楚与辛酸、疾病与劳累都转换成一种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正是这平凡细微的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一种职业的幸福和成功完成使命的骄傲。
有梦的青春永不止步
自2013年年初担任护士长开始,韩雪迎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
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沿阵地,也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工作随机性大、患者多,尤其是在夜间,工作繁重、工作氛围差。大多数急诊患者发病急,患者紧张、害怕,患者家属着急,期望值较高,希望得到及时救治,要求救治结果立竿见影。急诊护理每天面对的突发事件多,意外死亡率高,造成护士精神紧张、心情烦躁。两者的反应相加,导致纠纷发生,严重影响医患关系。
如何培养出一支应急能力强、配合能力强、沟通能力强、业务技术精的团队,如何减少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激发她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如何提高广大群众的急救常识、做好常见病科普宣教工作等,成为韩雪迎积极探索解决和努力的工作方向。
科室管理首先要从基本建设入手,从建立规章制度着手。韩雪迎根据急诊科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急诊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急诊专科应急预案、急诊工作流程图、抢救指挥示意图、抢救仪器操作规程等,共计200余项,使急诊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急诊急救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急救技能就是战场上的冲锋枪。按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韩雪迎出台专科培训计划,每周三进行急救技能演练,对每位护士进行随机考核与提问,促使他们熟练掌握急救理论知识和各项急救技能,增强团队抢救配合能力。
节假日,韩雪迎带领工作人员到学校、游乐园对学生和群众进行急救常识培训,既做好了急救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又达到让科室人员心情放松、减少职业倦怠的目的
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韩雪迎现任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门诊护士长、商丘市护理学会急诊护理分会秘书、河南省医师协会急救分会委员。
2009年10月,河南省卫生厅举办“全省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动,韩雪迎参加的项目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和“三人组合心肺复苏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比赛用的模型是由显示灯控制的,每训练一轮需要5个循环,吹气12次,按压150次,时间需要控制在3分10秒内,且吹气按压过程中不能出现一次红灯。为了达到这个标准,韩雪迎每天至少练习40轮,吹气480多次,按压6000多次,持续按压使她的胸廓痛得不能呼吸,嘴巴吹出了血泡,右手的食指、中指肿胀僵直。功夫不负有心人,韩雪迎终于达到了5个循环内吹气、按压162次,无一次红灯出现。
三人组合心肺复苏术”是操作难度最大、配合最密切的个项目,医生应沉着冷静,不仅要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准确及时下达医嘱,还要与两名护士密切配合,共同在规定时间内依次完成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心电除颤、气管插管、氧气吸入、简易呼吸器6项技能,项目多,难度大。
在大家的努力下,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参加了商丘市急救技能大赛,在理论考试、“5项技能操作”及团体奖项中,共获得了7项第一,赢得了代表商丘市卫生系统参加河南省急救技能大赛的机会。
在省辖市18个代表队参加的理论及“五项急救技能操作”大赛中,商丘市代表队经过激烈角逐,终于不负众望,获得了5个奖项的好成绩,团体荣获全省第二名,韩雪迎获得“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第一名”“三人组合心肺复苏三等奖”的好成绩。
有人说:“上帝无法亲自施爱人间,所以创造了天使,天使降临凡尘,化身为护士。”白衣天使用爱的付出换取他人的健康幸福,用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欢乐。
无微不至的护理是把健康快乐送还患者的法宝。韩雪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她的先进事迹曾被商丘市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2003年被评为医院“五星级护士”;2004年被评为医院“百日无缺陷护士”;2005年被评为医院“十佳护士”;2006年获医院“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第一名;2007年被评为商丘市首届“百佳护士”;2008年在医院护理岗位技能竞赛中获得“全能奖二等奖”;2009年被评为医院“首席员工”,2009年10月荣获商丘市急救技能比武“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第一名、“三人组合心肺复苏术”第一名,2009年11月荣获得河南省急救技能比武“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一等奖、“三人组合心肺复苏术”三等奖;2010年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9月荣获商丘市急救技术比武“清创缝合组”第一名,2011年10月获河南省急救技术比武“清创缝合组”一等奖;2014年荣获“河南省最美护士”荣誉称号。
如今,韩雪迎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现在我既然走上了护理管理岗位,我会不断地努力学习,更新管理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尽自己所能,带出一支精干的急救团队,站好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前哨这班岗,真正让广大患者走进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心,走进急诊科放心!
采访札记
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访时,该院院长韩传恩告诉记者,近年来,医院发展很快,这得益于医院的管理,技术的提高,服务的改善。特别是优质护理服务上,医院推出了持续开展“两个围绕”活动,即行政管理及后勤人员围绕一线转、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围绕患者转。通过行政管理及后勤人员围绕一线服务的具体实施,有力配合了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使病房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医务人员服务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行管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方式都有新的转变,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2011年年初,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院护理岗位和窗口部门开展“温馨服务月”活动,叫响“走在红灯呼叫前,想在患者需要前,做在患者开口前”的口号。
在“温馨服务”活动的基础上,2012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又在全院开展“主动服务”,通过标杆学习,坚持从“一声问候、一句称呼、一个微笑、一个道歉”做起,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员工在服务方面积极创新,大胆建言献策,有好的创新服务典范及时推广、及时奖励,在全院形成创新服务理念的氛围,推动服务持续改进。
在开展“温馨服务”和“主动服务”的基础上,2013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持续开展“两个围绕”服务,主要以“亲情服务”活动为主,要求医务人员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患者。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当患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用“亲情服务”回报他们。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在全院开展“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医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做“裘法祖式好医生”、做“吴静芳式好护士”活动,用诚心、耐心为患者诊治,用细心和爱心呵护每位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韩传恩对于韩雪迎获得“全省最美护士”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韩雪迎获得‘河南省最美护士’称号,是她本人的骄傲,也是医院的骄傲,韩雪迎是我们护理队伍的杰出代表之一。”
载2014年5月8日《医药卫生报》疾控8